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州人大常委会加强生态立法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作者:龙木义 张荣声 龙毓虎 编辑:吴玲 来源:黔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7-15 11:32:13

字体:T大 T小


  近年来,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州人大常委会用好民族法规和地方法规两个立法权,根据州情,先后制定实施了法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等22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实施10件。
 
  2011年5月9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黔南州贵定县调研,作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
 
  在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叮嘱贵州省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为了保护水资源环境,我州先后制定实施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剑江河流域保护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樟江流域保护条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涟江流域保护条例》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污染排放控制,并对河流域内河道保护及治理、生态保护及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及特殊水体保护和法律责任进行了立法明确,提高全州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爱护母亲河、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为了加强黔南境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确保运行环境安全,州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环境保护条例》,保障国之重器的正常运行。
 
  黔南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但喀斯特岩溶地貌极易遭到破坏,面临着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的危险。为了加强对岩溶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岩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州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岩溶资源保护条例》,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岩溶资源保护条例。
 
  我州以提升茶产业链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都匀毛尖引领黔茶出山为己任,以“建基地、塑品牌、扶企业、拓市场”为主要抓手,以“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融合发展”为思路,以“管基地、拓市场、扶企业、保质量”为具体指导方针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州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截至目前,全州茶园总面积达161.8万亩,已投产面积达81.31万亩,茶叶年产量3.2万吨、年产值54.9亿元。全州将建设都匀毛尖品牌总部经济中心,重点建设都匀毛尖茶精制加工中心、冷链仓储分拨物流中心、都匀毛尖交易中心、产学研培训孵化工程中心等。茶产业的发展预计将带动52万人就业、产业全覆盖该州82个深度贫困村1.08万户3.73万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州人大常委会还先后颁布《黔南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黔南州天然林保护条例》等,为我州厚植发展优势、擦亮生态品牌提供了法制保障。黔南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52.5%提高到2018年的64.2%;从2012年至今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0.1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9.47%降到2018年的4.65%,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
 
  州人大常委会还颁布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保护发展条例》,对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是黔南州立法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填补了全州民族医药保护发展领域空白,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医药政策,加大对民族医药文化及其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对民族医药特色疗法的发掘利用,做强做优大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对保护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黔南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面对石多土少、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发展基础差的现实难题,黔南瞄准了生长在石山上的野生刺梨,希望以此来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丰收。目前,全州规模种植面积共计61万亩,投产面积20.5万亩,刺梨基地主要分布于贵定、龙里、长顺、独山、平塘5个刺梨产业重点县。全州刺梨综合产值达25亿,受益农户8万余户29万余人,惠及贫困户1.9万余户7.05万余人。刺梨树不仅绿了山头,治理了石漠化,改善了生态环境,还鼓起了一方百姓的“腰包”,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可喜变化。如今,州人大常委会法制委(法工委)正在加紧立法调研争取立法项目进入明年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早日出台《黔南州促进刺梨产业发展条例》,助推刺梨产业的健康发展。(龙木义  张荣声 龙毓虎)

(编辑: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