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水平,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独山县公安局立足实际在基层所队倾力打造调解品牌,狠抓“民调入所”各项措施,以省际边界“老石调解室”、乡音乡情“双语调解室”、秀峰义警“隔冷集热化解法”,积极探索构建多元矛盾化解体系,持续做优做实调解品牌为民服务后篇章,描绘平安和谐好“枫”警。
边界纠纷联调 深耕善治促稳定
独山县麻尾镇地处“两省三县五镇”交界处,社会综合治理复杂,麻尾派出所坚持以矛盾联调、问题共治为导向,主动联合边界派出所及与四镇综治办对接,做到职责范围内主动化解,责任范围外无缝移交,形成以法、理、情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模式,使大批边界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当时太害怕了,只想打电话求助一下,没想到民警直接给我们安排了联调。”广西籍朱女士说,“联合调解不仅节约我往返的时间,还打消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一个外地人感受到了温暖,感谢公安民警为我们办实事”。2023年7月19日,在“老石调解室”一起跨省孩子抚养权纠纷得以调解成功,通过联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广西警方等对当事人及双方家属展开调解工作。
“边界纠纷情况复杂,涉及婚恋纠纷更是难以高效处理,为了更好守护边界平安,我们选派调解经验丰富的民警作为专门调解员,同时积极对接党委政府争取更多民调入所、律师入所,组织开展各项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调解员的矛盾调处能力。”麻尾派出所所长杨福全介绍。近两年来,麻尾派出所摸排矛盾纠纷192起,化解176起,化解率达91.67%,实现“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零发生,发展形成“老石调解室”“142”工作经验和“五下功夫法”。
“双语”调解话和谐 民族团结增质效
“潘警官,你快来,他们说的话我全听不懂,看到当事人受伤,很着急啊!”镇政府工作人员对民警潘国胜说道。2024年4月22日,合力村杨某两兄弟在修理房屋时,因意见不合引发争吵,期间有人受伤。民警在安抚双方情绪后组织双方到“双语调解室”,经过2小时“双语”耐心细致的释法析理,言明利弊,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事在我们这时有发生”,民警潘国胜说。“玉水镇大部分群众日常交流只用水话,入警后我加入到‘双语调解室’,利用自己熟悉水话的优势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玉水派出所“双语调解室”成立以来,整合矛盾化解力量、深挖公安警力潜能,夯实“双语”调解队伍、强化部门横向协同,构建多元化解机制、线上线下跟踪回访,巩固“双语”调解成果、“双语”普法,打通普法强基“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举措。今年以来,“双语调解室”化解难题纠纷40余次,妥善化解涉少数民族群众纠纷,维护辖区各民族和谐稳定,持续做实为民服务大文章。
隔冷集热化纠纷 秀峰义警暖人心
2024年4月16日,基长镇发生一起因喷晒农药不当,导致多人田地里农作物死亡的纠纷。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民警及义警调解队员采取“一对一”、“背靠背”方式先行分开了解情况,待群众情绪平复后均表示愿意主动调解,并就农作物受损赔偿达成一致。
如此高效的调解纠纷,得益于秀峰义警“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五法”,即隔离冷处法、聚集热处法、借力感化法、教育警示法、回访巩固法。基长派出所围绕“派出所主防”工作思路,积极对标预防织网行动,凝聚整体合力,成立秀峰义警小分队之义警调解队,由各村组网格员、退休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和威望较高寨老组成,适时联合镇综治中心、村居两委定期走访,将矛盾纠纷止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时。
独山公安将持续以“润物细无声”的调解力量筑牢“防控安全墙”,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