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龙里县公安局谷龙乡派出所所长王天奇牵马入村办公,“马背警务室”诞生,至此,龙里公安有了“马背精神”……龙里公安以马背为载体,将警务延伸到每一个乡村角落,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如今,这一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已成为公安工作创新的一个典范。
近年来,龙里公安把“马背精神”作为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抓手,将“马背精神”融进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强基深耕等各项公安工作,按照省、州、县部署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力、一体推进,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攻坚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公安工作提质增效,队伍建设好中向优,服务发展积极有为,确保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平稳。龙里公安近三年来,先后被授予“集体二等功”“扫黑除恶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个人二等功7人、个人三等功24人、个人嘉奖65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2023年,龙里县公安局按照省厅“7681”工作部署及州局“1281”工作思路,主动定位“双一流”工作目标,努力践行“围绕一条主线、常态化坚持一个专项行动、抓实四项任务,着力锻造高素质过硬龙里公安铁军的“1141”总体部署,在打击防范方面实现刑事发案下降、电诈案件发案下降、电诈受损资金下降;刑事破案上升、治安案件查处上升、电诈追脏挽损上升“三降三升”的工作成效。其中:刑事案件立案828起,同比下降5.45%,破案516起,同比上升38.34%,破案率62.3%;治安打处1061起,同比上升48.70%,办结率74.2%;电诈案件立案257起,同比下降18.41%;电诈追脏挽损202.85万元,同比上升88.24%。同时千里追逃、跨境抓捕,成功侦破影响极大、性质恶劣的“4.03”案件,形成了严打高压态势,全年未发生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
铸魂:政治建警造就公安“铁军”
政治建警,铸牢忠诚警魂。通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全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警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强化作风建设、自查自纠和专项整治,推动作风大转变、形象大提升。龙里县公安局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学习英模事迹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全警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强化忠诚教育,引导全警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龙里县公安局将继续深化政治建警工作,不断提高全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防范重大风险,坚决捍卫政治安全。龙里县公安局持续推进纪律作风整顿,制定“矛盾纠纷平安稳定”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严从实从细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措施落实。强化风险防范和网络舆情管控,确保重要节会和敏感时期全县大局平稳可控。从严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通过自查自纠,深入查找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推动全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为民:让“枫桥经验”在龙里开花结果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枫桥式”流动车管所。龙里县公安局以“马背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公安服务工作上的“枫桥经验”,打造“枫桥式”流动车管所,将车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偏远地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考驾照”。为持续扩大服务范围,有效延伸服务“触角”。龙里公安不断拓宽车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思路,打破群众到窗口办理车管业务的传统模式,将部分车管业务下放到乡镇派出所,构建起以交警大队为主,机动车检验机构、社会登记服务站为辅的延伸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本着“让企业只跑一次”的服务宗旨,龙里公安积极创新服务形式,采取实地走访、上门服务、批量办理等形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为企业员工办理车管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对车管业务进行现场答疑,协助在线网办车管业务,让企业员工享受高效、便捷的车管服务。共开展“送考下乡”服务18次,惠及5个偏远乡镇群众1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乡镇派出所共办理车管业务100余起;共上门为企业办理车管业务9次,服务企业9家、员工500余人。
打造“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显成效。2023年以来,龙里县公安局还结合“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和事佬”志愿服务队,搭建起“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治理架构。通过纠纷调解、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治理模式有机结合,站在“中间人”的角度,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队由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48余人组成,在全镇18个行政村配备调解志愿者,负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网格化管理工作。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一套调解方法,针对不同矛盾问题采取不同调解方式,如“依法调解+心理疏通”、“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成立以来,共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6起,调处成功率高达100%。
守护:“平安前哨”守望万家灯火
夯实“主防”根基,打造“平安前哨”。安全是群众最大的期盼,龙里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积极打造“平安前哨”特色品牌,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辖区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处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龙里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通过建设“快反站”,实现24小时动中备勤和快速响应,与派出所、交警等部门形成联动联防,始终做到有警处警、无警巡逻,以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和“步巡+车巡”方式,形成整体联动、快速反应、分级分类处警的工作模式,用实际行动切实提高了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为切实当好平安建设的“敲钟人”“吹哨人”“建设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24小时守护群众不打烊的“平安前哨”。2023年,累计出动巡逻车辆460余辆次、警力1500余人次,“护学岗”值守200余次,完成增援警情400余起,调处矛盾纠纷280余起,参与处置各类警情150余起,暖心救助群众120余人次等。
创新警务机制,助推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智慧安防园建设。龙里公安不仅是平安的守护者,更是龙里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位于龙里县的贵州快递物流集聚区是全国第三个“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专业快递物流园,也是贵州最大的快递物流园区,日均快递分拨量450万票,占全省分拨量的90%以上。做好物流园的治安管理,关系着全省老百姓“买买买”是否便捷,关系着“黔货出山”的大局。为应对快递物流聚集区的安全挑战,龙里县公安局在快递物流园建警务室,探索打造“智慧安防园”,通过多维体系防控、多元警务牵引和多方治理发力,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防控方面,通过统筹力量、建强“智慧大脑”和采集基础数据,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在警务方面,实施全覆盖警务、多警种联动和精准化管控,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在治理方面,注重隐患排查,通过“园区平安小组”和“警企联防队”的建立,实现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智慧安防园”的智能化建设,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效能,为贵州省实现“综合产值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查处行政案件32起,破获刑事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捣毁制假窝点2个、仓储假酒仓库2个;依法查处侵权假冒注册商标酒类产品8万余瓶及假冒包材2.3万余套,收缴制假工具10套;依法查获无证运输烟专卖品、超限量邮寄卷烟3531条,无准运证运输烟草专卖品案件2起、查扣烟叶2940公斤。
“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龙里县公安局冠山派出所接警量长期位列黔南州各基层派出所前列。面对龙里在全州、全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治安压力,冠山派出所通过改革工作机制,聚焦方式创新、勤务优化和实战效益,实现了“双网融合”工作质效的提升,推动了平安、稳定质态的进一步发展。今年以来,冠山派出所根据新时代公安派出所三年行动计划及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初步实现派出所“主防”功能的转变。“两队一室”警务改革以“警格网格”双网融合为抓手,统筹社区各方力量,形成紧密协作,使社区警务队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能,服务群众。案件办理队则通过优化模式,提高办案效率。综合指挥室作为“智慧大脑”,确保警务运行的高效与精准。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响应了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也符合公安部关于派出所工作的相关要求,为创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通过“双网融合”机制,互通涉稳信息37条,联动核查不稳定因素15起、网络舆情22起,化解婚恋家庭纠纷107起。巡逻盘查人员4000余人,发现掌握违法犯罪线索90余条,抓获网逃6人,找回走失人员30余人。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无论是“马背精神”,还是“一村一警”,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龙里县公安局将强化民意导向,深入实施“八大警务”,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不变初心,为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未来,龙里公安将有更大的决心、更多的奉献、更大的作为,继续擎起平安蓝天,用实际行动诠释“警徽耀初心,铁血铸平安”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