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龙里 > 正文

龙里县“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作者: 编辑: 来源:龙里县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4-10-15 14:36:57

字体:T大 T小


  近年来,龙里县紧紧围绕群众、企业等社会法律服务需求,以提升“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为主线,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便民服务举措,为群众、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以优质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拓展窗口功能,公法服务更高效。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拓展服务窗口,新增龙里县公证处、“司法鉴定”咨询窗口、行政复议等机构入驻,由原来五个窗口七个座席增加至七个窗口十二个座席。促进法律援助扩面增量,推行“全域受理、全域指派”一体化便民服务机制,全面实行“1+6+79”服务供给模式(即1个县级+6个镇(街道)+79个村(社区)),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延伸至审查起诉阶段,深化与县检察院的协作,依托12348贵州法网协同实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核、指派、归档的“一站式”服务。深化公证“放管服”改革,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的公证事项,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扩大“最多跑一次”事项范围,采取巡回办证、上门办证等方式办理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公证事项。2024年以来,龙里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累计现场接待群众咨询1583余人次。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95件,其中门,受理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2件、审查逮捕2件。累计受理行政复议案件96件,办理公证181件,其中涉及企业办证4件,提供上门服务3次。
 
  健全人员机制,便民惠企见实效。印发《“源头治理共建共促”矛盾纠纷化解分流工作方案》,构建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府院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机制,形成矛盾纠纷分流化解“府院联动”合力,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联合镇(街道)司法所,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等基层法治力量在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打造惠企法律服务升级版,在县域选定9家律所50名执业律师组成惠企法律服务团队,主动为各类企业提供“订单式”法治、政策宣讲,为企业筛查涉法风险点,引导依法依规经营,助力龙里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继续做好“常驻法务下基层”见习服务实训项目,整合法治人才资源,择优选聘法学知识青年参与到基层矛盾调解和普法宣传等公益法律服务工作中,为人民群众解困释疑。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065余次,排查出3012起矛盾纠纷,调解案件3012件,调处成功2988件,调处成功率99.2%。组织各普法宣传队伍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12000余人次。组织执业律师入企开展法律讲座2次,法治体检60家。“常驻法务下基层”项目召开高校招聘座谈会4次,选派常驻法务120余名并全部分配至县级各重点执法部门、镇(街道)开展公益法律服务。
 
  调整服务方式,法援便民有实招。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实行九类案件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扩大免予经济困难核查及不受经济困难限制人员范围,真正实现法律援助审批从“减证便民”向“无证便民”的转变,并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法援护苗”等专项维权行动,为老弱病残、农民工、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让更多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共享法治发展成果。遴选办案经验丰富的16名优秀律师组成法律援助专家组“律师库”,调整完善以轮流指派为原则,以“点援制”、便民指派为补充的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方式,更加注重援助服务的质量优化、效率提高和品质提升,不断满足受援人的新期待新要求。同时,创新“支持起诉”机制,主动协助县检察院开展“支持起诉”工作,用最短时间帮助农民工、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众克服诉讼障碍,解决法律难题。2024年以来,全县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2件,其中“顺序指派”242件,“点援指派”27件,“便民指派”3件。272件援助案件中,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138件(涉案金额约118.2万元),妇女儿童案件77件,军人军属案件4件,上门提供法律服务2次。今年以来,向县检察院推送支持起诉未成年人案件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