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工作 > 正文

做好边界地区社会治理这道“必答题” 贵州荔波打造“五联共治”边界治理模式

作者:罗春菊 编辑: 来源:黔南州政法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06 17:10:33

字体:T大 T小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驯乐苗族乡镇北村村民梁运昌在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集市上挑选商品,不远处,佳荣派出所与驯乐派出所的民警联合治安巡逻。梁运昌说,民警们的联合治安巡逻,让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
 
  荔波县佳荣镇地处黔桂两省(区)三地(州)五县七乡镇的结合部及边贸中心。该镇总人口近1.8万人,少数民族占94.5%,全镇12个行政村中,有8个村与外省县(市)相邻。毗邻地区经济合作、商贸流通、劳动就业、婚恋往来等方面交流较为密切,加上多民族杂居、地界插花,社情民情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边界地区的社会治理成了一道难题。
 
  为破解此难题,近年来,佳荣镇以镇综治中心为联络站,积极同接边乡镇探索创建“党建联创、事务联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普法联宣”的“五联共治”边界治理模式,共绘社会治理“同心圆”,
 
  使过去的“三不管”变成了“大家管”,形成了“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好商量”的和谐氛围。佳荣镇与边界乡镇刑事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总量分别下降45%和40%,连续15年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党建联创 搭建边界“连心桥”
 
  “要想破解边界区域治理难题,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协作才能助推边界区域和谐发展。”佳荣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荣峰,深有感慨。
 
  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解决边界区域社会基层治理“责任不明”“沟通不畅”等问题,佳荣镇积极探索“党建+边界治理”体系,推动交界地双方乡村党组织联创、干部联手、群众联情、治理联抓,形成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地区和谐发展。
 
  据悉,该镇8个村委与接边乡镇相邻村委建立党建引领区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党建合作和平安联创协议,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等,开展边界联防、乡村治理等联席会商活动,共同将人民调解员、民警、“法律明白人”等下沉到网格,为边界和谐解纷注入强大法律服务力量。同时共同组建由村支两委、老党员、村警、有威望的寨老等组成的7支“党员先锋联合服务队”,在边界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反诈宣传,同时聚焦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对边界矛盾纠纷,坦诚相见,加强协作,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理纠纷无私心,客观公正地处理好边界矛盾纠纷....”日前,在佳荣镇大土村与黔东南州从江县加鸠镇长牛村的一个季度一次的党建联建联创座谈会上,双方就进一步开展边界地区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方面达成共识。
 
  大土村与从江县加鸠镇长牛村、加勉乡加坡村接壤,利用山水相连、民俗相同、语言相通的优势,以创建“亲情边界、和谐边界”为目标,通过党建联创、事务联商、隐患联排、纠纷联调、村民联治“五联共治”模式。近三年来,大土村与接边乡镇、村围绕边界共治、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举办座谈、联谊等活动10余次。
 
  党建联创打通瓶颈,筑牢了“边界堡垒”,取得了实效。以大土村为例,通过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共培养11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至今大土村已经实现73年来无一例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20多年来,没有一起边界纠纷,成为了少数民族边界地区基层治理的典范,2022年,大土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矛盾联调 唱响边界“和谐曲”
 
  “边界纠纷,从古到今都有。”佳荣镇综治中心主任潘敏休感慨地说,边界地区往往被认为是“无人管护区”,常常是矛盾的“多发地”,纠纷的“是非地”,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山场土地大幅升值,山场土地权属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佳荣镇甲料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山岗村在下尧旺屯的“吴山坡、下金明坡、果登坡”3000亩山林边界纠纷长达40多年,政府及相关部门曾组织过数次调处,因界限不清,各方意见分歧太多,均无法达成协议。该纠纷问题也成了双方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进步的阻碍。
 
  2020年3月5日,两村村民又因该林地界限划分发生争执。佳荣镇综治中心立即启动边界联合调处工作机制,组织两地的司法所、自然资源所、林业站及村两委人员协商调处方案,翻山越岭到纠纷地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邀请了两地“苗王”“老党员”“寨老”等参与该矛盾纠纷调解。
 
  “感谢政府帮我们多次调解,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也解开了两地群众几十年来心里的‘疙瘩’。”2020年6月5日,双方纠纷村寨签订了边界纠纷调处协议,一起长达40多年的林地权属纠纷被圆满解决。当地群众形象的评价两村变化:过去聚会为打架,现在聚会为打球;过去见面要吵架,现在见面邀喝酒。
 
  场景向善的背后,是跨界地区协作助力,对矛盾纠纷难题的有效破解。
 
  据介绍,佳荣镇与接边七乡镇建立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区域协作机制、纠纷联合排查制度和边界乡镇人民调解协作机制,成立边界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边界“事务联商”行政合作协调委员会,还在边界村设置和谐边界联络站和联合人民调解室,通过群众诉求“一窗口”受理、“一本账”管理、“一揽子”解决、“一张网”共治的服务机制,确保接边区域群众反映诉求“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发生后,通过相互协调和沟通,共同研究制定双方均能接受的调解方案,坚持小事村联调、大事镇联调,实现矛盾不出边界,使一些长期囤积的矛盾纠纷得以有效解决。
 
  此外,还建立涉边司法、公安、法庭及调委会成员联防工作微信群,实时通报不涉密的各自辖区重点情况和治安动态,及时发布涉边预警、苗头性信息,确保各类涉边矛盾纠纷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截至目前,共排查边界矛盾纠纷30件,调解纠纷29件,调解成功29件,调解成功率96.6%,交界地区矛盾纠纷发生数、警情数同比持续降低。
 
  “以前村与村之间联系少、感情淡,村民时常因林地、用水等发生矛盾纠纷,为一些小事闹上法庭。”潘敏休介绍,自从“五联共治”实施以来,边界群众亲如一家,以前不敢想的共同修路、立碑坊等民生难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法治联动 织密边界“安全网”
 
  走进荔波县公安局佳荣派出所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正全方位监控着边界地带的“一举一动”。
 
  “多年来,边界地带是治安环境相对薄弱区域,跨省流窜违法犯罪、边地纷争、赌博盗窃等时有发生。因此,精准打击违法犯罪、整治边界治安乱点、做好基层治理服务等成为我们派出所努力的方向。”
 
  荔波县公安局佳荣派出所所长石玉文说,针对边界治安特点,该所与接边七个乡镇派出所建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重大突发事件互援共处、社会治安互研共管、矛盾纠纷共商联调、优势警务资源互补共用”的警务协作机制,达成了治安联防协作和工作交流机制,调动接边派出所警力协同作战,提升乱点“联治”和犯罪“联打”成效,也破解接边偏远地区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
 
  去年6月17日上午,佳荣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自己将摩托车停放在路边忘记取钥匙,用车时才发现车不见了。民警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对周边的监控视频进行分析,很快锁定了嫌疑人。但发现嫌疑人已驾驶摩托车离开佳荣镇,往环江驯乐苗族乡方向逃去。佳荣派出所立即通过警务协作机制,与环江县公安局驯乐派出所取得联系,经驯乐派出所大力协助,当天中午将嫌疑人抓获,并将摩托车交回了被盗群众手中。据办案民警说,这起案件从接警到抓到嫌疑人到归还被盗物品,前后仅三个小时,这得益于边界联防机制下的效率最大化。
 
  “我们还在接边及‘插花地’组建了8支由村综治干部、村辅警、村干部、网格员、村民组成的边界联防巡逻队。”潘敏休介绍,通过每天“鸣锣喊寨”,一体排查整治边界治安、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矛盾纠纷、森林防火等问题隐患,构建形成派出所警务联防、村辅警卡点联查、接边群众志愿联巡的“三联一体”工作格局,织密边界“安全网”。
 
  此外,佳荣镇与接边乡镇不定期开展普法联宣活动,携手制定法治宣传方案,将法治宣传内容与民俗文化节日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村民轻松学习法律知识。同时利用巡逻车循环播放法治教育音频,让“一锣敲双边、喇叭响两地”成为接边地区法治宣传工作常态。
 
  “现在,边界地带巡逻频率高了,对违法犯罪分子起了一定震慑作用,我们安全感也更强了!”“边界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少了,两地村民也越来越和谐了……”现在,佳荣镇边界堡垒越来越牢了,社会治安也得到了两地群众的认可。
 
  从“无人管、管不住”到联建共治,再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如今,佳荣镇“五联共治”的“五联”社会治理格局越来越好,联出了“兄弟情”,联出边界稳,联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