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法工作 > 正文

如何绘就乡村和谐新画卷?贵州这个村庄有“妙招”

作者:王莉 编辑: 来源:黔南州政法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10 11:15:06

字体:T大 T小


  “自从咱们村里有了综治中心以后,不论什么事,找他们就对了。”
 
  “问题反映上去后,村干部很快就联系我,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太感谢了!”
 
  ……
 
  抬眼有青山,俯身有绿水。走进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便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和谐,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临河的村道上围着木栅栏,房屋前的空地是一个个小花园或小菜园,整个村庄整洁干净,处处皆是美景。
 
  近年来,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综治中心+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机制。通过建强综治中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同推进基层治理效能,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堤坝,有效破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题,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服务群众的“贴心站”
 
  “刚开始办事还不知道找谁,自从村里建了综治中心,很多事情都不用来回周转了。”刚从综治中心办完事的吴女士说道。此前,吴女士因家里土地占用权问题,和占用土地的老板之间来回争论,为此耽误了很长时间,而当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床井村综治中心进行咨询,没想到竟然很快就搞定了。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床井村综治中心始终将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强村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明确服务网格,强化综治中心对“三治融合”在基层治理中的统筹作用,确保“三治融合”有序推进。通过整合村级办公场所资源,联动自然资源所、林业、司法、民政等多部门联合处置争议问题……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的建设,实现了人员办公、村民自治、法治调解、德治教化有阵地、有场所。2023年,床井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但他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三治融合”的实践探索,让群众有参与、有监督……让“三治融合”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常态。
 
  如今,床井村综治中心集结了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和各方专业力量,各负其责,统分结合,齐抓共调,力求“一站式”“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用再多地跑、多地问、多地等,真正实现了服务和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大家邻里乡亲的,有什么事可以坐下来好好说嘛……”
 
  这是发生在床井村综治中心多元调解室的一幕,原来是村民朱先生与覃先生两家房屋相邻,但因建房时通行道路的宽度未达成一致,导致矛盾不断升级,影响到了邻里间的和谐氛围。为解决这一问题,双方当事人主动寻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重新恢复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
 
  起初,调解室内的氛围显得有些凝重,但随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以群众“身边人”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听取双方诉求。最终达成了一致,双方握手言和,脸上的阴霾被笑容所取代。
 
  “真的!有事找他们就对了!”调解结束后,覃先生感慨地说道。
 
  在矛盾排查的基础上,床井村综治中心充分用好镇司法所、派出所、法院等派驻帮扶力量,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单一化解”向“多元治理”转变,让法治关口前移,打通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法与情”用群众的语言去评去议,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实做到让群众身边人化解身边事,有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激发活力的“新引擎”
 
  “自从实行积分制以来,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明显提高,村里的环境卫生也有了很大改善。”床井村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群众积极性的显著提升,离不开床井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与辛勤付出。近年来,床井村综治中心创新实施“积分兑换治理”机制,建立“积分超市”,将其作为矛盾纠纷治理的“助推器”,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促使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极大地激发了村民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庭院自治热情,床井村充分发动党员群众成立评议团,通过“选、树、评、育”树立典型、培育标杆,出台《床井村村民“行为积分存折”运行管理办法》,通过定期评比进行积分,每季度进行积分兑换,实现了群众积分与日常生活用品、农资物资的兑换机制,营造人人争先进、当优秀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效降低了矛盾纠纷发生频率,促进了“群众评议促提升、矛盾共解构和谐”的良好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