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有一支由6名民警、1名事业编人员和16名辅警组成的派出所队伍,他们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治理模式,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的“平安守护者”。
一直以来,湾滩河派出所立足县局“主战场”,聚焦新时代公安派出所职责任务,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牵引,落实派出所主防责任,通过警格与网格“双网融合”、优化“富贵警务工作室”和“和事佬”志愿服务队等举措,实现辖区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用实绩诠释基层警务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龙里县公安局立足实际,依托“雪亮工程”建设,结合社会监控资源平台,积极探索“农村小天网”搭建工作,汇聚了一套“智慧平安村寨”防控系统,将视频监控覆盖面拓展到各村寨。2023年开始,湾滩河派出所积极对接三大运营商,将“智慧平安村寨”防控监控接入到派出所社会治安防控二级平台,实现了可在派出所调度在线监控、查看回放。着力搭建“派出所+技防+人防”防御网,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的违法犯罪防御能力,为服务群众打下坚实基础。
基层稳,则天下安。湾滩河派出所始终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路径。通过联合镇政府,建立了“政府、派出所、村委(组)、群众”四级联动联调工作模式,紧紧围绕“访民情、悉民意、解民忧”的工作目标,坚持常态化与特殊节点结合,进社区、进村居、进家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而这种超前谋划、超前介入的工作机制,也确保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面对警力不足的现实挑战,湾滩河派出所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动警务工作向网格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派出所将辖区划分为“四大警格+N个网格”,以羊场、摆省、岱林和湾寨四个警务区为工作板块,推动警格与网格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工作群聊、联动调处矛盾纠纷、联合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逐步实现了警务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无缝衔接。在这一过程中,“和事佬”志愿服务队和“富贵流动警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连接警民关系的桥梁。
“和事佬”志愿服务队由派出所社区民警担任矛盾调解小组长、老辅警陈富贵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村德高望重的村民、老干部以及警务助理组成。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和事佬”的身影,他们不仅仅承担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也是农村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的主力军。
湾滩河派出所的老辅警陈富贵从事辅警工作已经33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在群众中“威望较高、说话管用”,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纠纷、求助、咨询的实事,善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将普法宣传深入人心。
为保障湾滩河群众安居乐业,守护一方平安,创建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2023年,湾滩河派出所在实践工作中因势利导,于羊场警务室的基础上,打造了集“公安宣传、调处纠纷、服务群众”为一体的新型特色警务工作室——富贵警务工作室,突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特色警务内容。
为了丰富“富贵警务工作室”的内容,湾滩河派出所结合辖区治安形势,以上门服务+宣传+调解的方式将警务工作室搬到村民家门口。通过悬挂横幅、放置展板、发放宣传单和视频宣传等形式,向村民们开展宣传教育。到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当地的乡村警务助理还能通过“双语”的方式进行宣传,更贴人心。2024年,富贵警务室已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普法强基活动100余场次,受教群众2万余人,群众法治理念和反诈意识得到提高。
“老陈,你好久来我们这里搞宣传,到时候帮我带包白菜种子来……”
“老陈,我前几天上坡摔到腿了,上次补办的身份证能不能麻烦你帮我送来一下。”
……
富贵警务室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将“富贵流动警务室”车辆开到村民家门口,利用走访和宣传的契机,将服务送上门,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却让群众感受到了警务工作的温度,拉近了警民距离。
今年以来,湾滩河派出所不断细化富贵警务室工作,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坚持每周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宣传活动,走遍辖区每一个村寨。民辅警主动入户走访开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答复户籍业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开展精准化发放身份证服务。在工作中,根据发案率高、矛盾纠纷突出的村寨开展重点走访宣传,引导群众知法守法,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群众感到安全、满意。无论是化解矛盾、打击犯罪,还是服务群众,我们都力求做到最好。”
2019年湾滩河派出所被黔南州公安局给予集体嘉奖1次;2021年被贵州省公安厅给予集体三等功1次;2022年被贵州省公安厅、共青团贵州省委给予“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荣誉称号;2024年被黔南州公安局给予集体三等功……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体湾滩河派出所民辅警的默默奉献和对职责的坚守。
从矛盾纠纷化解到社会治安防控,从普法宣传到便民服务,湾滩河派出所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群众,再小的舞台也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