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法律援助律师常文超
践行责任使命播洒法治阳光
【人物档案】常文超,男,汉族,山西吕梁人,山西大维律师事务所律师。2017年4月,他参加司法部等部门组织实施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被派遣到贵州省瓮安县法律援助中心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这一来,便和瓮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7年7月16日,常文超和其他的志愿者们分赴各地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常文超到瓮安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始了工作,这一干就是两年。
依法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常文超服务的瓮安县地处黔中腹地。作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为认真践行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按照瓮安县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和责任体系要求,县直机关干部下沉到村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瓮安县司法局全局及13个司法所共69人,参与脱贫攻坚抽派40余人下沉驻村,局机关每个科室留1人保障工作运转,局里仅有的4名律师已抽派3名参与到脱贫攻坚下沉驻村,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常文超笑着对领导说:“没事,你们放心带队参加脱贫攻坚去吧,这里的工作我能应付得来的。”于是,常文超毅然决然坚守岗位,白天接待来访群众,到看守所会见当事人,到法院开庭,晚上查阅案卷分析案情,整理开展法治讲座课件、周末走访等,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他将老年人、妇女儿童、农民工、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精准扶贫户等特殊人群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及时解决了当事人的合法诉求。
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常文超坚持以诚待人,将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努力践行着一名律师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法律援助中心窗口,来访群众用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他交流,诉说着自己的诉求;他耐心倾听着、解答着,教他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方便与群众交流,他还主动学起当地话,才几个月的时间他已能听懂并会说一些瓮安话了。
“千里为民排难忧,万般辛勤助法援”,这是受援群众况某某为感谢常文超无偿帮助自己解决了劳务纠纷赔偿赠送给他的锦旗。这件事情要从2017年9月23日说起,况某某受夏某某与夏某的雇佣从事彩钢房安装工作,当天在工作时被青坪线钱家园支线的电线击中而受伤。随后况某某被送往瓮安县人民医院接受医疗,后又转送到遵义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2018年4月况某某经过贵州省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况某某因电击伤致双手不同程度烧伤,遗留双手大部分功能丧失,属五级伤残;右上肢损伤遗留右腕关节部分功能丧失,属九级伤残;以及右上肢神经损伤,遗留右前臂及后腕肌力下降,属十级伤残。
2018年5月下旬,况某某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瓮安县司法局寻求法律援助,常文超接待了他,在陈诉过程中常文超把案件的法律关系、相关当事人、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都一一记录下来,并在况某某介绍的情况下进一步向况某某了解案件细节问题,并帮助况某某书写了起诉状。
2018年7月12日,瓮安县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劳务受侵害纠纷案件。最终瓮安县法院支持了况某某的诉讼请求。通过长达一年的不懈努力,最终以况某某获得20余万的经济赔偿金,得以尘埃落定。
2019年4月,一件涉及拖欠32名农民工工资的案件,经过了解案情后,常文超带领农民工直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接到投诉的监察大队迅速处理,与用人单位进行了协商,很快就使得用人单位将工资全部清偿完毕。常文超用最小的成本、最高效的方式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19年6月,得知常文超服务期将满,一名得到常文超帮助的受援群众将写有“法律援助伸援手、公平正义解民忧”的锦旗送到了瓮安县法律援助中心。
一面面锦旗就是一个个当事人辛酸维权的故事,也是受援群众一份份真诚的谢意,感谢常文超在瓮安播洒法治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弱势群众。
顾得了工作顾不了家
2018年7月,考虑到瓮安县脱贫攻坚任务严峻,司法局里人少事多,手里接下的案件也还有很多没办理完结,而一年的服务期限已到,于是常文超又继续申请在瓮安服务一年。这一年多来,他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便有节假日,也因工作繁忙而从未回过家。与家人的联系全部是使用微信和电话,更缺少对家人的照顾,照料家人的重担全都落在他爱人身上。节假日他经常为司法局里有特殊情况的同志值班,同时也借机整理案卷资料。
2018年,常文超接到了爱人的电话说女儿生病发烧了,让他赶紧回去一下,可是手上正好有个案子即将开庭,他便想着办完这个案子就回去。当案件如期开庭,他为当事人争取到了赔偿款,还没感受到为贫困当事人争取到赔偿的喜悦时,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和女儿已阴阳相隔。直到一周后瓮安县司法局里才从协助他工作的志愿者那里知道了他女儿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瓮安县司法局领导和同事们都震惊了,局长带领局班子成员和法律援助科的同事一道到他的宿舍去看望慰问常文超夫妻俩。常文超隐藏着内心的伤痛,挤出笑容安慰大家说:“没事的”!
2018年9月,得到赔偿损失308554元的当事人,把写有“法治扶贫民生、法援助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瓮安县司法局,表达对常文超的感激。
践行律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两年多来,瓮安的律师事务所从常文超最初来时的1家已发展到现在的3家。他带领志愿者及新工作的同志随同学习办案,对各司法所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经常开展以案释法、互动交流等形式探讨办案技巧,提高了当地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两年来,常文超办理各类援助案件180余件,接待咨询近4000人次,参加法治宣传和法治培训30余场次,深入监狱为服刑人员解答法律咨询20余人次,代书200余份,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75万余元,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为多名未成年人、老年人、精准扶贫户提供法律援助,受援当事人赠送锦旗15余面表达感激之情。常文超的事迹被当地干部群众广泛知晓,在瓮安,除了12348法律援助服务热线之外,他的手机号码已成为当地群众另一部法律咨询热线,24小时不关机,微信信息他都回复。
常文超用他的诚信、敬业、务实感染着瓮安县司法局每一位干部职工,成为瓮安律师行业尊重的人,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向他发出诚挚邀请,待他志愿服务期满,欢迎加入他们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2019年7月,常文超服务期已满,正准备赴青海参加司法部举办的“1+1”法律援助工作总结会。同时他又再次向司法部递交了继续在瓮安服务一年的申请,在瓮安生活了两年多来,这位山西律师已经把瓮安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这里的司法局干部职工和当地的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和亲人,得知他再次递交了留在瓮安开展志愿者行动的申请后,瓮安县司法局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欢欣鼓舞,他们期待着这位外地律师继续用他的热情和真诚谱写一首法律援助最美赞歌。(罗翔)
(编辑: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