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乡镇法庭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提效新路径,4月14日上午,三都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罗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潘锦品一行到中和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县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白贤荣等陪同调研。
在中和镇会议室,罗艳院长首先介绍了三都县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和中和镇诉讼案件相关情况,表示中和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具有代表意义,乡镇法庭需要找准服务基层治理的切入点、着力点和侧重点,助力搭建基层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
中和镇党委书记张文杰对中和镇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和镇目前共有21个村(社区),人口众多,原住民以水族为主,是名副其实的水族聚居地,其中涉及家族、宗族、村寨之间的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以土地和房产为主,纠纷频繁,情况复杂。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村寨,人民群众参与诉讼不便,普法教育滞后,解决矛盾形式相对单一。为调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中和镇根据辖区内不同纠纷特点,组成各类型调解小组,深入各村民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组织人员灵活进行调动,如设立有婚姻调解工作组,在处理婚姻家事纠纷时,注重对纠纷家庭中未成年人的照顾,极大地减少对社会及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张文杰表示,中和镇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村寨之间不团结产生矛盾的问题,并希望运用好政策加强基层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随后,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就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各项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在听取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后,罗艳院长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诉源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部分工作,通过诉讼源头治理,做细做实“无讼社区(村寨)”创建、多方联动调解机制建立、乡镇法庭建设等工作,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广参与的多元解纷体系,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第二,主动参与多元共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整合资源、聚集力量;第三,注重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第四,加强运用基层调解组织的力量。
潘锦品副书记作总结发言时指出,法检公司及各村居、社区等部门联动,积极推行“综治式办案”,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解决具体案件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解纷资源,组织搭建调解平台,多元化解纠纷,并把无讼社区(村寨)建立,作为一个综合治理的抓手,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三都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