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瓮安 > 正文

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作者:吴庭发 编辑:徐磊 来源:瓮安县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22-07-11 16:42:07

字体:T大 T小



        2021年5月,吴庭发同志被推荐为瓮安县江界河镇桂花村驻村“第一书记”,当接到下沉驻村的通知后,他便匆匆整理行装与家人告别,带着梦想与责任,怀揣着担当与情怀,直奔乡村振兴一线。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到村后首要任务是吃透村情,找准优势,理清思路。烈日当头,他带领村“两委”和驻村队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结合桂花村实际,研究提出了发展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从而推进村强民富。
        建强村党组织,推动村“两委”班子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吴庭发同志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积极推进村党组织建设,严格按要求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配合江界河镇党委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出了群众满意、能力出众、作风优良的“两委”班子。截止当前,协助村党组织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后备干部。组织党员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州县相关会议精神。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党员同志开展送教上门、送学到家活动,让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带领支部党员同志实地参观“红军抢渡乌江·江界河战斗遗址”,通过实地参观与理论宣讲相结合,向党员讲述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教育党员同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对如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摆在庭发面前的考题。狠抓村产业和集体经济,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积极带领驻村队员同村“两委”干部一起,走村入户,采取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行医问药”,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经过研究,决定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散户”的方式发展桂花村集体经济。今年以来,桂花村合作社利用地理优势、流转连片土地用于种植烤烟200亩,预计年收入达100万元,带动村民自种烤烟300亩,预计增收达150万元,为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就近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4000余元。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帮扶,对851户3737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在网格内开展全面摸排,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及家庭突发状况,做到风险信息排查核实全覆盖,对疑是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各行业部门反馈的预警线索认真做好入户核实,集中研判,对符合纳入监测的及时纳入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来保障其收入,积极稳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提升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着力构建全民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桂花村采取党建引领“1+3”基层治理机制,以群众为主体,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做好党建带群建工作。吴庭发同志引导村“两委”干部和驻村队员通过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压紧压实网格员、中心联户长、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护林员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借助“瓮水长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强文化凝聚扬正能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借助“瓮水长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下乡演出之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观演,通过讲述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习俗,反对封建迷信。疫情期间,大力推行“婚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疫”不容情,把好人情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村规民约建设,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深化诉源治理,用好党建引领“1+3”基层治理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吴庭发同志带领驻村队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水平和规矩意识,培育化解矛盾纠纷依靠调解组织的观念,今年以来,吴庭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努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努力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吴庭发同志起早摸黑,始终把群众的冷暖与困难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带领工作队围绕“一宣六帮”工作职责,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始终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用心用情努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对接落实好精准帮扶。积极帮助受自然灾害农户申请帮扶资金5000元,用于修缮受损房屋;通过“七一”、“两节”慰问等方式,累计走访慰问15户46名困难群众,发放慰问经费3000元,覆盖桂花村13个村民小组,慰问对象有脱贫户、监测户及大病重病户、残疾户等困难人群。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的反复无常,吴庭发同志带领工作队员同村“两委”干部一起做最美逆行者,走村入户作宣传,充分利用微信群、QQ号以及应急广播,普及疫情防控小知识,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做好防疫工作。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自愿接种的群众进行免费接送,为村民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顺利完成了桂花村18周岁以上2185人(在家976人、外出务工1209人)新冠疫苗接种排查工作,对辖区内确有禁忌不能接种疫苗的22人进行入户核实,完成了全村疫情期间务工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开展电信网络、养老等反诈宣传,守住百姓的“钱袋子”。除利用QQ群、微信、应急广播外,在人员密集场所张贴海报和发放反诈宣传手册,与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宣传电信网络、养老诈骗等最新作案方式。指导网格内群众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通来电预警功能,提醒群众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及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等情况,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吴庭发同志认真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乡村振兴一线,努力践行着初心使命,履职尽责,勇做先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回首驻村岁月,吴庭发这样说:驻村有许多艰辛、很多欢笑、更多的是坚守与执着、是一份情怀,即使有一天离开了这里,同样会把群众当亲人,愿基层的岁月能洗礼内心,一生带着一份责任前行,不求做的最好,但求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