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好花红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多网合一”基层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水平,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以党建引领为先导 夯实基层治理“基本功”
(村规民约征求意见会)
一是强化治理责任落实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镇党委主要领导履行农村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抓深入抓落实,带头包村抓组。围绕“三张清单”,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将责任压实到班子成员、责任站(所),确保各项任务有人管、有人抓。同时,将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纳入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治理成效。
二是强化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双好双强”标准,持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定期对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搭建人才助力平台,紧盯人才做文章,依托乡镇党校阵地,组织村干部到县、镇部门跟岗锻炼,对全镇129名村干部全员轮训10余次,推动村级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网格化管理
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完善“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网格治理“铁三角”。在全镇划分157个网格,成立村级综治中心27名,明确网格员157人,推选联户长916人,网格上建立独立党小组127个,联合党小组10个,形成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机制。
以“三治融合”为抓手 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
(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一是坚持自治为本
全镇27个村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禁止滥办酒席、乡风文明等纳入村规民约。健全以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其他群众自治组织为补充的“1+N”自治体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切实强化村级民主监督,激发村民自治意识。
二是坚持德治为要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推进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镇村两级志愿队伍28支,志愿者1575名,围绕乡村振兴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30余次,开展“产业示范户”“农村治理骨干”“乡风文明模范”81人示范评选。
三是坚持法治为纲
组建普法队伍,通过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养普法宣讲员130余人。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开展普法宣传进机关,进农村,进工厂,进企业,进学校,进院落,进单位,进院校“八进”活动,累计开展《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宣讲47次,组织“民法典线下万人大培训”活动2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9000份。
以两代表一委员为依托 奏响基层治理“协奏曲”
(开展志愿者宣传行动)
一是抓好党代表作用
坚持“三访三问三促”深入开展遍访群众、联系选民工作,探索三级走访联系机制,了解选民基本情况、困难需求、意见建议,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截至目前,每位代表平均走访选民32人次,共接待选民153人次,解决选民问题146个,转办政府部门解决问题38个。
二是抓好人大代表作用
按照“一箱”“五簿”“八有”规范站室阵地建设标准,设置1站3室。利用线上线下代表工作站,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15次,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活动153人次,走访联系人大代表168人次,走访联系选民268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10条,解决群众的问题213个。
三是抓好政协委员作用
结合政协“请你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专门打造政协委员“请你来商量”联络室2个,明确政协工作组成员13人。组建“党员乡贤‘讲理’”宣讲队,围绕党的政策理论,策划28期“理论+阅读”主题宣讲和系列文化讲座。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作表率,结合对全镇27个村群众开展遍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提出意见建议42条,组织参与劳动技能培训864人次。
作 者:洪佳丽 杨州
编 辑:杨青怡
审 核:陈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