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到乡镇落户,带动了一批农民工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矛盾,其中比较容易忽略影响又较为严重的是工伤赔偿。工伤赔偿不像家庭婚恋纠纷、邻里纠纷及山林土地纠纷常见,通常一年就几件。但农民工作为本地群众和弱势的一方,工伤赔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可能会带领亲朋好友去工厂“讨说法”,从而形成群体性事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及时解决好农民工工伤赔偿问题,贵定县司法局沿山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聚焦”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工伤赔偿纠纷工作法,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聚焦“案”前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在接受调解申请或排查出工伤赔偿纠纷后,通过电话或实地走访双方当事人、公司、村(居)民委员会、相关职能部门等,全方面了解案件基本情况,捕捉双方调解意向,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辩论,摸准当事人心理状态和真实诉求,围绕双方争议焦点,找准矛盾纠纷切入点和突破点,确保矛盾纠纷不激化不恶化。二是将收集到的信息组织平安办、派出所、法庭、村委会等部门开展联席商讨会进行分析研判,拟定调解方式方法。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赔偿金额争议,提前做好金额测算,让心中有“杆秤”,为下一步开展调解工作打好基础。
聚焦“案”中讲法,确保有理有情。一是积极协调沿山镇综治中心、民生办、经发办、卫健办等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划分,分头行动,打好配合战,共同开展对工伤赔偿纠纷案件的调解。二是结合典型案例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给双方当事人“以案释法”“现场普法”。三是“法律支撑、合理依据、人道情义”齐抓共进。公平公正解开双方当事人心结,进一步化解潜在矛盾纠纷,有效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成功调解案件。
聚焦“案”后跟进,保障赔偿有力。一是申请司法确认。根据双方达成调解的协议及时到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提升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确保赔偿到位。二是常态化回访。沿山司法所定期对案件当事人开展实地或者电话回访,督促双方履行协议,并跟进法治教育与思想教育等工作,确保案结事了、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