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瓮安法院党组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下,猴场法庭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的工作要求,以“红色古邑·法耀征程”党建品牌为指引,积极探索符合法庭实际的“党建+”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推动纠纷化解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助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党建+审判业务”,促进司法提质增效
党员法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依法办案。充分利用党小组会、庭务例会组织庭室干警进行业务交流,庭长带头分享审判经验与技巧,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采用“学习会”方式为全庭干警讲解最新司法案例裁判规则与思路,帮助干警改进和提升业务能力,促进法庭整体司法能力的提高。截至目前,猴场法庭共受理各类案件384件,同比(519件)下降135件,降幅17.57%,其中新收案件380件,同比(461件)下降81件,降幅17.57%;结案349件,结案率90.89%。上诉率、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生效裁判被改判率、生效裁判被发回重审率、平均结案时间、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结收比等指标在派出法庭中处于最优水平,其余指标也居于中间水平,整体审判质效有较大提升,为全院审判质效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建+队伍建设”,打造过硬法庭队伍
加强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加强对党员干警教育管理。今年以来,法庭党员干警参加党员大会10次、支委会9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在支部的统一部署下,法庭干警积极到乡村振兴帮扶点(桂花村、铜锣村)开展认领微心愿2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4人次。提升干警业务能力,组织干警参加瓮安县政法系统政治轮训、干警联学班、人民法院大讲堂等培训20期,各类业务培训实现全覆盖,2名党员干警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的“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案例讲评活动,组织干警开展司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培养干警的调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坚持创新理念,丰富党建载体,设立党员活动室和党员学习交流阵地,与辖区派出所、农商行等部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构筑集党建、审判、社会于一体的战斗堡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参观猴场会议会址、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增强党员干警的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让干警从猴场会议中汲取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等精神力量,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法庭干警,增强干警廉政意识、大局意识,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活动“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教育引导干警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对干警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教育和帮助,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党建+基层治理”,建立多元解纷机制
聚焦“1+3+N”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立法官与“五人治理小组”纠纷排查化解网格体系,形成“5+1”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主动扩大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朋友圈”,充分利用村居干部、联户长、驻村干部“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以“N”类人员作为纠纷排查的前哨,充当法官的“眼睛”和“耳朵”。定期开展“我当一天联户长”活动,结合大走访活动,法庭干警深入村居社区,跟随联户长开展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巡查、政策法律宣传等工作,联户长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既是调解员、又是宣传员、还是排查员的多重角色,是反映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通过开展“我当一天联户长”活动,让法庭干警亲身体验联户长实际工作内容,主动切换角色和身份,积极换位思考,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加强部门联动,积极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等部门建立工作衔接机制,指引联动联调多元化解纷走深走实。发现矛盾纠纷先行引导当事人到村、镇等调解委进行调解,根据案情需要由法官或法官助理参与调解,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出具司法确认文书,努力将纠纷解决在源头、消灭在萌芽阶段。积极参加辖区镇党委定期召开的“五情”工作研判会,今年以来,通过走村入户走访联调方式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使相对部分矛盾纠纷未演变成诉,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格局。
“党建+法治宣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今年以来,猴场法庭举办法庭开放日活动3次,“请进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镇村干部及群众代表走进庭审现场,参加旁听庭审100余人次,通过旁听庭审,让受邀人员“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工作,“沉浸式”体验“以审代课”的普法课堂。同时,“走出去”定期开展普法宣讲、举办“法治夜校”、送法进村寨、法治进校园、巡回审判等活动2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和纠纷特点,邀请人民调解员、镇村干部、银行信贷员、辖区交警等来庭开展专题辅导和培训,提升调解员的业务水平,补齐各调解组织在涉土地纠纷、金融借款、交通事故责任等矛盾纠纷的处理上的短板。通过巡回审判、送法进村寨、“法治夜校”“我当一天联户长”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村居社区现场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长安评论、人民法治之声、天眼新闻、贵州高院等多家媒体公众号先后对法庭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猴场法庭“党建+”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解纷中的参与、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党建+司法服务”,践行司法为民初心
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干警带头深入村居社区、企业与学校等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司法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开展法治宣传。将诉讼服务窗口“搬进”猴场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立案咨询、诉讼引导、材料接转等一站式服务。加强法官工作站巡回案件选取,推进巡回审判效能最大化,利用辖区赶集日,常态化开展接访、咨询、立案、宣传等工作。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运用、在线委托鉴定、保全、立审执一站式服务等便民措施,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诉讼事务,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成立以庭长为队长的“红色司法志愿服务队”,针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立案、巡回审判等便民服务,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