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长顺 > 正文

法治护航夕阳红:长顺县司法局织密农村养老保障网

作者: 编辑:肖庆菊 来源:长顺县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5-07-15 17:46:02

字体:T大 T小


  为积极响应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的号召,长顺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通过强化矛盾纠纷调解、优化法律援助、创新公证服务等多元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的农村养老服务法治保障体系。2025年以来,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超百人次,调解赡养纠纷成功率达100%,为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法治保护伞”。
 
  联动调解化纠纷筑牢养老“亲情堤”
 
  在赡养纠纷调解工作中,长顺县司法局构建起“多方联动、分层介入”的调解机制。当发现赡养纠纷时,迅速联合派出所、村“两委”、老年协会、驻村工作队及赡养人所在单位开展调解,依据村规民约进行针对性规劝,为老年人筑牢亲情防线。
 
  三台村的盛某珍因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子女杨某先、杨某英等对赡养事宜意见不一,由盛某珍申请调解。经村调委会组织调解,最终达成协议:杨某英赡养母亲至其逝世(含操办后事),其余子女按月向杨某英支付母亲的营养费,纠纷圆满解决。
 
  长寨街道城南社区也成功调解过一起赡养纠纷。柏家几兄弟因赡养母亲产生分歧,司法所迅速联合街道办、社区民警、社区调解员等,从法律责任到养育之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成协议,由小儿子柏某平承担主要赡养责任,其他兄弟姊妹协助,维护了家庭和谐。
 
  通过强化“三调三率”(即三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率“矛盾纠纷调解率、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率、矛盾纠纷排查率”)建设,全县已完成10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选聘工作,经系统培训后持证上岗。2025年以来,全县共排查登记矛盾纠纷814件,其中赡养老人类疑难纠纷6件均圆满调解成功,为家庭筑牢亲情纽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村调解员表示:“现在有了规范的调解流程,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底气。”
 
  法律援助解忧愁撑起维权“保护伞”
 
  调解工作筑牢亲情防线,法律援助则为老年人撑起法律后盾。长顺县司法局高度重视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专门开通“绿色通道”,通过简化流程、降低门槛,让老年人维权更顺畅。2025年以来,已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16人次,完成赡养纠纷、财产继承等领域法律援助代书8件,将法律服务切实送到老人身边。
 
  此前,长顺县法律援助中心曾成功化解老年人曾某某的积压维权难题。2024年,曾某某因追讨6500元运输费申请法律援助——该费用系2017年为某建设公司运输砂石所欠,2021年公司出具欠条后仍未兑现,2024年因联系不上负责人求助。中心核实其符合援助条件后,指派专人跟进,联动市监局、人社局等部门联系到公司负责人并释明责任,最终帮助曾某某全额追回欠款,切实维护了其合法权益。
 
  公证服务创新举搭建养老“定心桥”
 
  法律援助为老年人维权保驾护航,公证服务创新则为他们搭建起养老“定心桥”。“签了这份协议,还有公证处作证,我这心里就跟吃了定心丸似的!”2025年4月,白云山镇特困老人王婆婆在村委会协助下,与侄女王某丽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时,紧攥着公证员递来的协议书,满脸安心。这是县司法局推进特困老人养老公证联动服务的生动场景。
 
  为让特困老人安稳养老,县司法局创新推出《长顺县特困供养人员遗赠扶养协议公证联动机制》。针对老人“跑不动腿”的顾虑,联合民政部门、村(居)委会推出“上门服务套餐”,由村干部摸排需求、民政干部核实资质、公证员入户办理,全程让老人“零跑腿”。
 
  鼓扬镇的小赵对此深有体会。三年前,他与李大爷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时申请了公证。李大爷去世后,其远房亲戚争夺房产,小赵凭公证书维权。公证员带着材料赶到现场解读条款,明确协议法律效力,最终化解纠纷。小赵感慨:“多亏了公证,法律给咱老实人撑腰!”
 
  公证服务的创新温度,不仅体现在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中,更延伸至各类特殊群体的权益守护。2025年6月,肢体二级残疾且伴有视力障碍的班某某就深切感受到这份温暖。班某某的儿子去世后留下6万元需继承公证才能支取的存款犯难,这笔存款还是其丈夫丧葬礼金,接连的打击和自身生活难以自理的状况,让她陷入困境。
 
  长顺县公证处了解情况后,主动引导她申请法律援助,审查通过后当即减免600元公证费并出具公证书。面对银行因业务不熟卡壳的情况,公证处人员还陪同现场解释,助其顺利取款。
 
  从为特困老人提供“零跑腿”的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到为残疾群众打造“公证+法援”的全流程服务,长顺县公证服务始终以创新为笔,以关爱为墨,为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搭建起权益保障的“定心桥”。这种“事前主动发现需求—事中联动高效办理—事后跟踪解决难题”的服务模式,不仅让法律的温度直抵人心,更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每一次服务中落地生根。
 
  普法宣传接地气营造敬老“好风尚”
 
  公证服务为养老提供定心保障,普法宣传则让敬老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结合农村老年群体特点,县司法局创新普法载体,融入生动案例,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民法典宣传月”期间,代化司法所联合多部门开展“民法典上集市”活动,将民法典中养老的相关知识用山歌普法方式,让群众愿意听又听得懂,由村居法律顾问现场咨询解答方式,让群众愿意学又用得上。
 
  县城赶集日,御景金湾小广场的法治宣传活动中,真实案例展板前围满群众。展板详细展示邻村子女拒绝赡养老人、老人诉至法院的案件细节、法律条款及判决结果,让群众直观了解赡养义务的法律责任。一位大爷感慨:“以前只知不养老人不对,原来还违法,得好好教育孩子。”
 
  线上“法治长顺”抖音、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推送民法典答题活动与典型案例、防养老诈骗的山歌视频等,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此外,借助长寨街道2025年“金蛇闹新春欢乐游神泉”篮球赛契机,开展送法进赛事活动,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方位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一位年轻村民说:“看到司法局这么重视养老问题,我们也更清楚该怎么孝顺父母了。”
 
  持续发力谋新篇共绘晚年“幸福图”
 
  从调解室的耐心疏导到法律援助的及时援手,从公证服务的创新探索到普法现场的欢声笑语,长顺县司法局用扎实举措将法治保障延伸至农村养老每个角落。“以前总担心老了没人管,现在司法局的同志把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有纠纷能调解,遇难题有援助,咱老年人的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摆所镇的八旬老人拉着调解员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广顺镇的张大爷也常对邻里念叨:“有了调解员的帮助,让家里矛盾少了,孩子们孝顺多了,这法治护航,比啥都管用!”
 
  下一步,长顺县司法局将持续织密调解、援助、公证、普法“四位一体”服务网络,让每一位农村老年人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法治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