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独山 > 正文

阳光下的守护丨根植沃土“枫”景好 独山公安积极探索多元调处矛盾“新路径”

作者: 编辑:独山县委政法委 来源:独山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9-23 09:58:58

字体:T大 T小


  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考卷上,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命题。近年来,独山县公安局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牢固树立“调解优先、关口前移”理念,以精准排查为基础,以多元化解为路径,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党建引领,警务下沉:影山派出所的“前沿阵地”加固法
 
  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的根基,也是感知风险、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影山派出所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社区警务作为核心工作抓实抓细,其关键一招,便是以支部为核心,推动警务深度融入“党建+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明确党员民警“沉一线、解难题”的责任田,民警走进社区、贴近群众,积极联动街道、社区、司法所等多部门党组织,形成协同发力、共管共治的格局。这种党建引领下的警务模式,不仅筑牢了社区警务的根基,更使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干预得准、化解得了。
 
  4月,影山镇桑麻村某村组因历史遗留饮用水源起纠纷。社区警务队联合镇政府、村委会实地勘探,定“三步走”策略,先走访听民声,再查老档案依法明责,后搭建平台4次调解。最终两组村民握手言和,重新恢复填埋水池,十几户村民饮水问题顺利解决。
 
  据统计,今年以来,影山派出所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7起,通过这种前置性、主动性的工作,党建引领,让警务工作有了“主心骨”,也让平安建设的防线更加坚固。
 
  借力于民,主动预警:基长派出所的“秀峰义警”探索路
 
  走进基长派出所的调解室,墙上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温暖故事。
 
  “感谢警察同志,还有警察嬢嬢,我家两个儿媳妇终于好好相处了。”年逾七十的潘奶奶拉着民警的手激动不已。原来,老人家的两个儿媳因性格不合,时常爆发激烈争吵,家庭关系紧张。所幸,这一情况被“秀峰义警”队员陈大哥及时察觉并上报。民警随即联动村寨寨老、网格员等义警队员,采用“借力感化法”,耐心疏导,最终成功消除了妯娌间的芥蒂,让一家人重归和睦。
 
  这个案例是基长派出所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的缩影。针对辖区特点,基长派出所广泛发动群众,组建了一支由退休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和寨老组成的“秀峰义警”调解队。
 
  “秀峰义警”的身影与民警的脚步相结合,深入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密排查网。今年以来,基长派出所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11起,其中义警主动摸排提供的线索达87起,最终成功化解503起,化解率高达98%,真正将大量风险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
 
  多元联动,闭环管理:井城派出所的“高效化解”组合拳
 
  井城派出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调解流程,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坚持以多元化解为路径,以闭环管理为抓手,特别是在重点婚恋纠纷攻坚上成效显著。
 
  “谢谢你们,现在纠纷调解好了,我感觉安心多了。”三个月前,居民莫女士在民警回访时连声道谢。此前,她因与前男友罗某某存在经济纠纷,在分手后长期遭受对方尾随、纠缠,身心饱受困扰。井城派出所民警获取线索后,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联合县综治中心分别走访双方当事人,耐心倾听诉求,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在初步达成意向后,迅速组织面对面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一场持续已久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井城所主动加强与司法所、综治中心、村(居)委会等单位的协作。依托“民调入所”机制,创新设立“流动调解室”,专职调解员根据警情需要,与民警一同奔赴纠纷现场,将调解关口最大限度地前移,实现了“哪里需要调解,调解就在哪里”。2025年以来,通过联合“流动调解室”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700余起。
 
  为确保调解成果实实在在、不反弹,井城派出所建立了严格的闭环管理工作流程。民警持续关注当事人协议履行情况、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巩固调解效果,防止矛盾复发。对于未一次性化解的纠纷,则纳入重点关注清单,持续跟踪、引导,严防矛盾激化。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回访2000余次,用扎实的“后半篇文章”赢得了群众的安心和信任。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义警模式”感知预警,“多元闭环”高效化解,独山公安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让“枫桥经验”焕发出本地生命力,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共同构成了独山公安立体化、精细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的坚实支柱,一幅以“枫桥经验”为笔绘就的基层治理新“枫”景,正在愈发清晰、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