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晚上经过河边总有点担心,现在有了这些‘电子哨兵’,放心多了!”家住剑江河附近的王阿姨笑着说。她口中的"电子哨兵",正是都匀市公安局文峰派出所创新推出的智能防溺水系统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文峰派出所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创新推出警力、智能、团队、宣防、支撑“五个前移”工作机制,让安全防护网越织越密,辖区治安状况持续向好。
  
  警力前移,织密街面防控“一张网”
  
  每到傍晚,人民广场渐渐热闹起来。广场一角的街面警务站灯火通明,民警正在这里值守。“这个警务站就像社区的‘安全便利店’,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警察。”正在散步的市民张先生说。
  文峰派出所坚持显性用警、动态布警,通过AI辅助+人力巡防相结合,实现对重点区域的高效管控。在人民广场等地建成街面警务站,使其成为快速反应的“屯兵点”、服务群众的“便利店”。警务站依托快速响应机制,有效覆盖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
  
  智能前移,构建特殊群体“防护墙”
  
  暑假期间,剑江河畔,几个少年正在水边嬉戏。突然,空中传来警示音:“水深危险,请立即离开!”同时,文峰派出所指挥室收到预警,立即通知附近巡逻民警赶往现场。这样的事例,已经成功处置了185起。
  除了防溺水,文峰派出所还将智能防护延伸到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在辖区宾馆、娱乐场所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一旦识别到未成年人单独出入,就会立即发出预警。
  团队前移,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解”
  
  在龙潭社区,“积分超市”成了居民们热议的新鲜事。居民李大叔因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安全隐患线索,获得了积分,在社区超市兑换了生活用品。“既能帮社区做点事,又能得实惠,大家都愿意参与。”
  
  文峰派出所创新推出“积分超市”和“十联铺”机制,相邻的十个店铺结成联防小组,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互相通报。开便利店的王老板说:“现在我们这条街的商户都成了‘一家人’,谁家有点事大家都能帮上忙。”
  为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文峰派出所组建“风信子”志愿服务队,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大型小区多、矛盾纠纷复杂的特点,文峰派出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所工作站”,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安排人员进驻,组成“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专业力量,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大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警力投入。
  宣防前移,精准阻断电诈“风险源”
  
  “要不是民警再三上门劝阻,我卡里的钱就打水漂了!”回忆起差点被骗的经历,退休人员陈奶奶仍心有余悸。原来,她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正准备转账时,被上门劝阻的民警及时制止。
  
  文峰派出所通过对近三年诈骗警情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出3000余名高危潜在受骗人群,并由社区民警开展定向宣传,有效降低了电信诈骗发生率。
  同时,派出所还凭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作风,成功处置多起典型案件。市民周先生女儿在英国留学期间遭遇冒充“国际刑警”的诈骗,被骗110万元。文峰派出所接警后迅速联动市局反诈中心及银行,争分夺秒止付,在大数据精准防控与快速响应的有效结合下,最终挽回60万元损失,周先生赠送“智勇双全,电诈克星”锦旗致谢。
  支撑前移,提升民生案件“办结率”
  
  “警察同志,我的手机被偷了。”文峰派出所接群众紧急报警求助,称其在都匀市百子桥周边活动时,随身携带的手机不慎被盗,希望民警能帮忙追查。通过“贵警110”平台多警种协同作战,犯罪嫌疑人被快速抓获。
  
  文峰派出所依托合成作战机制,围绕现行案件“捞干打尽”的工作目标,对110实时警情开展研判,及时联动专业警种开展专项打击,实现“快打、快破、快挽损”。行动以来,共破刑事案件6起,抓获嫌疑人5人,办结治安案件24起,办结率达80%,累计打击处理违法嫌疑人44人。
  从AI巡防到群防群治,从智能预警到快速响应,文峰派出所通过“五个前移”工作法,真正让安全防范走在风险前头,用科技与共治两支画笔,描绘出一幅平安和谐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