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匀市毛尖镇,“智慧警务”已经成为化解涉茶涉旅矛盾的有效抓手。
  
  为有效掌握辖区警情,提升解决问题效率,都匀市公安局毛尖派出所依托“智慧警务”整合茶园监控、民宿登记、“平安黔哨”等社会资源,对涉茶涉旅的矛盾纠纷警情、高峰期人流车流、可疑人员车辆进入等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指派“哨点”跟进、联动交警疏导引流、精准投放巡逻警力。
  
  与此同时,针对茶产业季节性、地域性矛盾,毛尖派出所还建立“茶情哨点+智慧预警”双轨机制,在9个行政村茶企集中区设立7个“茶情哨点”,选聘80余名茶农代表、制茶师等担任“信息员”,执行“一日一巡茶园、一周一访茶企、一月一会茶商”制度。通过高频次、近距离地接触,及时捕捉各类潜在矛盾,精准把控隐患点和风险趋势,有效避免矛盾纠纷升级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三年来,涉茶涉旅矛盾纠纷同比下降91%、盗窃案同比下降96%。
都匀公安交警正在执勤
  近年来,都匀市公安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快”破题、以“智”赋能、以“制”提效,通过构建多维警务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将科技力量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支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守护有力的现代化公安队伍,为城市安全与群众幸福筑起坚实屏障。
  
  “快”,是“匀城快警”最鲜明的标签。
  
  为实现警力“第一时间到场”,都匀市公安局做足了“点、线、面”的结合文章。在全市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5个街面警务站如堡垒般扎根;道路上,新组建的12支特巡警快反队、4支PTU快反队、6支交警快反队动态巡逻,与16个街面接处警网格无缝衔接,织就了一张动静结合、反应灵敏的巡防网。
“空中交警”无人机在高空巡逻  
  而这股“快”的动能,更从地面延伸至天空。都匀公安组建的“匀城空中快警队”“匀城空中交警队”与“匀城空中网格员”,让警用无人机成为常态化作战力量。目前,城区新建的6座无人机工作站和配备的25台行业级警用无人机,已全部纳入智能飞控平台,实现了集群作战。凭借“高空、高速、快捷”的优势,无人机在指挥调度、交通管理、侦查破案等领域大显身手,形成了独特的“无人机+N”警务运行模式,与智能穿戴设备、警用无人车等共同构成了“空地一体”的现代化防控体系。
  
  速度的背后,是智慧大脑的强力支撑。在都匀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一张三维建模专用警用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呈现,更是各类警情事件的“作战沙盘”。
 
都匀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 
  为让大数据赋能实战,都匀公安深化“平安黔哨”AI应用,新建的智慧探头具备人脸识别、行为预警等AI功能,能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智能感知与预警,极大地提升了风险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如果说“快警体系”和“智慧警务”是锋利的矛与盾,那么机制创新则是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转的“操作系统”。2023年6月,都匀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的建成与实体化运行,成为了这场警务改革的关键一环。
  
  基础管控中心的核心作用在于“归口统一”与“减负增效”。都匀市公安局人口大队教导员徐泽科解释道:“现在所有对派出所提出工作要求的任务都需要经过基础管控中心审核同意,不在派出所职责范围内的任务不能要求派出所来干。”
  
  都匀公安构建起立体化街面防控网络:在全市重点区域布局5个街面警务站,组建12支特巡警快反队、4支PTU快反队及6支交警快反队,划分16个接处警网格,让地面警力形成“无缝衔接”的巡防线;同时启用“匀城空中快警队”,25台搭载喊话、热成像、夜视等功能的行业级警用无人机,配合6座无人机工作站,实现“空地一体”联动。
无人机设备  
  此外,中心更扮演着“警务中枢”的角色。它通过对海量警情的分析研判,主动发现潜在风险。
  
  今年4月,广惠派出所辖区一起摊位纠纷警情因多次报警未决,触发了中心的模型预警,自动升级为黄色预警。中心立即形成指令推送,指导派出所联动相关部门成功化解,避免了事态升级。这种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警、闭环管理”的转变,标志着都匀公安在基层社会治理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地面快反力量的高效联动,到空中无人机的全域覆盖,再到基础管控中心的机制革新,都匀以“科技+机制”的双轮驱动,将警务工作的“速度”“精度”“温度”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护航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让平安底色更浓,群众安全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