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摆金镇摆金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挂帮单位惠水法院一起携手,利用法治资源,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路径,创新推出“123”工作模式,全方位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打造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个核心引领,凝聚护“未”之力
摆金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村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党建”与“法治”双轮驱动,联合惠水法院打造“法润苗乡”特色党建品牌,通过“法院联村”机制,整合阵地资源,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在摆金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老邓驿站”党员示范点,通过“固定站点+流动服务”的方式,将关爱送到需要的孩子身边。建立“1+3+N”工作机制:“1”即村党组织统一领导;“3”是建立完善网络管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法治宣传机制;“N”是重点发挥惠水法院挂帮的专业优势,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婚恋家庭纠纷时,村两委联合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采取“调解+普法”的方式,既化解矛盾,又普及法律知识,2024年以来成功调解涉未成年人家庭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
两个阵地聚力,共筑护“未”之盾
温馨港湾,让恒温关爱不断档
针对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照看、活动场所匮乏等问题,利用惠水法院挂帮资源,打造集法治小课堂、传承室、影音室、阅览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26℃温馨港湾”,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温馨的活动场所。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未成年人超过200人次。同时,常态化组织未成年人到惠水县人民法院派驻的摆金人民法庭开展“公众开放日”“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等普法活动,让未成年人“零距离”接触司法工作,“沉浸式”体验法律威严。
心语小屋,守护女童健康成长
打造温馨舒适的“心语小屋”,为留守女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村两委定期邀请惠水法院女法官、妇联干部等专业人士,面对面与留守女童交谈,倾听留守女童心声,帮助解决留守女童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问题。2024年以来,“法官妈妈”开展心理疏导2次,覆盖全村10余名留守女童。同时邀请县法院青年干警宣讲团走进摆金镇校园,为在校女童讲解防性侵、防欺凌等知识,教授实用的自我保护技巧和防范方法,有效提升女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24年以来,开展防性侵专题普法活动10余次,覆盖全镇10余所中小学。
三个维度赋能,培育护“未”之花
法治精准赋能,净化成长环境
立足“法治+文化”多维融合,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明确1名惠水法院派驻驻村干部担任村级法律顾问,为村两委干部及“法律明白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专题培训,提升依法护苗能力;联合镇文宣办、派出所、市监等部门组建“护苗联盟”,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网吧、书店等场所进行巡查整治,并成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示范点,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文化空间。开设“传统技艺课堂”,邀请技艺传承人定期教授未成年人苗族芦笙演奏、苗族刺绣等技艺,对表现优异的未成年人给予奖励。目前已有9名未成年人获奖励。通过法治与文化双引擎同频共振,为未成年人营造有法度又有温度的健康成长环境。
圆梦微心愿,传递社会温暖
收集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建立心愿清单,挂帮单位干警积极认领并实现“微心愿”,一本渴望已久的课外书、一个书包、一个小蛋糕、一盆仙人掌......每一个被实现的“微心愿”,都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024年以来,已累计收集并实现“微心愿”20余个。
落实精准帮扶,点亮求学之路
针对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实施“三个全覆盖”帮扶计划。教育帮扶全覆盖。落实好“雨露计划”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等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应享尽享。2024年以来,累计为79名困难学生申请各类教育资助12.4万元;发展帮扶全覆盖。对全村残疾未成年人进行全面摸排评估,积极为残疾未成年人申报“送教上门”服务,2024年以来,为1名残疾未成年人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特殊孩子身上;控辍保学全覆盖。村两委建立了“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排查出疑似辍学风险学生,及时采取分析原因、心理疏导、经济资助等针对性措施,确保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