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护苗行动”以来,惠水县紧紧围绕省委未成年人保护“123456”工作思路,紧盯“五降四严防”目标,探索创新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三个五(五级责任、五情联动、五个闭环)”攻坚打法,以“家、校、社”合力共育为主要方式,稳步构建“社会共治、资源整合、法治保障、数字赋能”,不断推动儿童关爱服务高质量发展,带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党建引领“护苗”有“深度”
将“护苗”专项行动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之中,全方位推动党建与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相融合。为“护苗行动”筑牢根基、指明方向,确保各项工作层层落实、闭环推进。聚焦“护苗行动”压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决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研究出台《惠水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惠水县预防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1+3”整体工作体系,明确目标任务与整治重点,抽调精干力量,组建4个工作专班,高位统筹推进,部门联动同频共振。创新建立“五情联动”“五个闭环”管理机制。推行“护苗行动”“每天3个20分钟调度工作法”,推动涉未成年人问题线索快速掌握、精准研判、高效处置、跟踪回访,形成“县级统筹、专班推进、部门协作、属地落实”的闭环工作格局。深化与基层治理融合。深化运用“小手拉大手”机制,通过村干部、网格员、爱心妈妈、志愿者等力量关心关爱儿童,有效联结广大家长,促使他们积极响应村“两委”号召,形成“关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村寨”的良性循环。
社会协同“护苗”有“温度”
以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行政、网络“六大保护”为核心,联动多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关爱网络,用精准帮扶与暖心服务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
聚焦家庭关爱帮扶。建成17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和71个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沟通、网络行为管理等培训,帮助102名不良行为学生“改正”返学。安排951名爱心“妈妈”对4486名特殊困境留守儿童实施“1+N”帮扶包保。建设“和润黔家”婚调婚辅中心、县级婚调委各1个,畅通12338情感疏导热线,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聚焦社会行政保护。建成“儿童之家”“26℃温馨港湾”等未成年人保护延伸阵地425个,吸纳570余名志愿者,开展个案帮扶150余次,组建87个儿童“护学团”安全护送上下学。引入县内三所高校心理学系志愿者47名,组建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人才库,开展“朋辈”辅导,为县内被侵害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聚焦司法校园保护。深化“护校安园”行动,159名警力参与护学岗,增聘3名校园保安,增设阻车桩、拒马护栏等设施,提升校园安全防护水平。
创新赋能“护苗”有“广度”
以文化浸润、活动提质、文明融合为核心,通过创新服务形式与资源整合,为未成年人打造多元化成长平台,让“护苗”工作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
深化兴趣培养服务。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创新增设芦笙、山歌等非遗课程,邀请专家、教师、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让孩子在传统文化浸润中增强认同与自信。紧握活动开展关键。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周六陪伴”“四点半课堂”“陪读公寓”等品牌活动(如,主题夏令营、兴趣冬令营、乡土研学等活动),为未成年儿童提供稳定的课业辅导和情感陪伴,累计服务未成年1.2万人次。突出与文明实践融合。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提升未成年人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做到从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普法宣讲教育。选派法治副校长119名,实现覆盖全县154所学校,开展“庭审课堂”25次,组织开展“守护成长·法护未来”主题普法直播活动,曝光量达2.2万人次,点赞量突破8万。
下步,惠水县将继续发挥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协作,持续在责任落实、家庭教育、宣传引导、关心关爱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全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