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还欠七万多哦?你这个钱压根就不是这么算,没合。”
“怎么不是7万多?认识这么多年,不会为这笔钱就要翻脸嘛!”
发生激烈争吵的正是本案两位当事人白某和陆某,据了解双方当事人是多年朋友关系,关系一直都不错。九年前,白某需要资金周转便向陆某借款,期间多次借还,一来二往双方对尚欠的金额存在较大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昔日好友,对簿公堂。
经法官了解,早在2021年4月25日,双方已经对借款进行结算,白某当时出具一份借款8万元的欠条,在到期后支付了部分借款。庭上,原告向法官主张尚欠本金72500元,并按实际计付利息,被告辩称只欠金额34500元,并表示自己换手机了,有些转载记录找不到,同时主张双方未约定利息,故不同意支付利息。因双方分歧较大,证据提交也不够完整,法官先休庭。
“到法院来是解决问题的,再说,你们十年友情要珍惜,既然来了,就坐下来好好算清楚这笔账”。庭后,法官待双方冷静后,组织白某和陆某坐下,拿上纸笔,以一张欠条为切入点,就庭上不清楚以及新提交的微信转账、现金等方式还款账单,逐一质证、梳理。因为陆某年纪较大对手机不熟悉,法官便耐心指导陆某查找手机上转账记录,白纸黑字、条目分明,逐笔制作出偿还清单,对清单有疑问的地方当场作出解释,双方才逐渐明晰已偿还借款金额,心里都有了“底”。法官趁热打铁,从双方是多年挚友着手,释法明理,希望朋友之间能够互谅互让、真诚相待。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纠缠九年的矛盾得以化解,一起有说有笑地离开了法院,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朋友在危难时候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救人于水火,但民间借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进行资金交往时,应当对相关证据予以保存,及时清算双方账目,耐心沟通,避免出现算不清的糊涂账,切莫因借款不清,伤害了多年的情谊。”法官白明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