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融洽的邻里关系是人们的普遍向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元素。近日,瓮安法院珠藏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
原告邹某与被告卢某系邻居,双方毗邻而居。两家之间原有一条由卢某修建的人行入户路。去年年底,邹某等村民为方便通行,在未告知卢某的情况下将该道路拓宽并硬化,卢某务工返乡后,发现道路拓宽硬化占用了自己的部分土地,且对邹某等人在硬化前未向其告知心生不满。同时,卢某担心自己以后修建房屋占用道路时可能受到邹某等人的阻碍,遂使用碎石瓦砾等将案涉道路堵住,影响了邹某通行,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并多次报警。
本案是邻里之间由于通行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这种纠纷往往积怨日深,若双方心结未能及时化解,极易导致矛盾激化,破坏邻里和谐。
法庭立案后,考虑到本案的特殊情况,工作人员积极联系代理律师、人民调解员、乡贤寨老等调解力量对该案进行调解。调解现场,承办法官采取“三步走”调解策略。一是充分倾听,明确诉求,让双方充分表达意见和顾虑,固定争议焦点,全面了解双方诉求;二是情理法结合,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过解读民法典相关规定,强调卢某应为邻里通行提供必要便利,邹某同样应体谅卢某的顾虑和担忧,促成双方解开心结;三是柔性劝导,促成让步,阐明邻里和睦的珍贵,针对卢某的顾虑,引导邹某对占用的土地进行适当补偿。
最终,在多方调解力量的疏导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同意恢复案涉道路的通行。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珠藏法庭对于本案的成功调解,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又一个缩影。未来,针对矛盾易升级、定纷止争难的矛盾纠纷,珠藏法庭将持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汇聚多方调解力量形成调解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