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源头治理的优良传统。惠水县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做深做实诉源治理,不断创新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
法律知识走出去,从田间地头走到百姓心头
环保法庭成立以来,走遍辖区共计32个行政村,完成诉讼服务联络点建设工作,并与各村民委员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开展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加强群众法治意识,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环保法庭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多次深入辖区各个乡镇学校、村社等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介绍网上立案、法律咨询、委派调解、在线诉讼、远程接访等相关工作,在城乡基层培育法律“明白人”,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巡回审理敲警钟,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为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环保法庭多次前往案发地巡回审理案件,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巡回审理邀请辖区村民到庭旁听,开展法治宣传,发放宣传手册,2024年,环保法庭涉环资案件巡回审判率达50%。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从“坐堂办案”到“巡回审判”,法院干警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巡回审理、就地开展法治宣传,以身边案例,寓教于审,增强了群众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进一步推动了尊法守法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云端”请进来,从“指尖”到群众“心尖”
在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端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司法服务也是“枫桥式人民法庭”的显著特点和重点内容。环保法庭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利用科技手段,通过“云上法庭”开庭审理及调解各类案件,打破空间距离阻碍,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到“智慧司法服务”的“红利”,足不出户也能“零距离”参与诉讼。2024年环保法庭通过网上开庭、微信调解处理60余件纠纷,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块显示屏、一部手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让温暖的司法服务从“指尖”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心尖”。
解纷力量“请进来”,从单兵作战到联合调解
聚合解纷力量,从单兵作战到联合调解,拓宽解纷思路,多元共治是环保法庭的一贯工作思路。在处理的多起邻里、土地、婚姻等传统类民事纠纷中,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环保法庭积极邀请当地寨老、人民调解员、驻村干部、网格员共同走进田间地头,从法、理、情的角度,以“拉家常”的方式,与涉案当事人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2024年6月,在好花红镇综治中心的牵头下,环保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及百鸟河村民委员会联合调处一起乡邻纠纷民转刑隐患案件。三方因公用道路权属问题产生纠纷,考虑到该纠纷如走诉讼程序,必将牵扯多方部门,且审理时间较长,可能激化三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为降低民转刑风险,减轻当事人诉累,也便于矛盾的根本性解决,经过联合调解,耐心疏导,三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一起民转刑隐患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下一步,环保法庭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领导、贯彻群众路线、秉持源头治理、加强多元共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做实做细做深诉前诉中调解,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