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惠水 > 正文

【和美乡村】摆金村倾力打造三张名片 助推平安苗乡建设

作者:严辉、宋玉 编辑:简远睿 来源:惠水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4-07-08 15:17:40

字体:T大 T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矛盾源头治理一直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关注点,而农村矛盾调解又是矛盾源头治理的“第一道防线”,摆金村立足农村社会熟人关系、苗族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特点,兼顾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特征,坚持党建引领,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的有机融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不断探索“枫桥式工作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法润苗乡”党建名片 打造平安苗乡坚实基石
  
  摆金村坚持党建引领,与挂帮单位共建共促,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打造“法润苗乡”党建品牌,将司法服务向源头延伸、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工作。
  
  精准排查,筑牢平安“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坚持法治先行,充分发挥联动联调联宣工作机制效应,利用法院干警包保责任、“四下基层”联镇包村走访工作,结合村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促使包保干警负责对网格员、联户长、人民调解员等进行法律指导及培训,联合调解矛盾纠纷,形成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非诉解纷,共筑诉源治理大格局。以法治思维为引领,注重发挥驻地人民法庭的职能作用,鼓励和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并将未进入诉讼渠道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易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纠纷推送镇综治中心。2023年摆金村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排查上报矛盾纠纷71件,成功化解58件,化解成功率达81.69%。2023年摆金村通过网格化信息平台排查上报矛盾纠纷71件,成功化解58件,化解成功率达81.69%。
  
  法治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注重法治宣传,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始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县法院青年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采取“讲、评、帮、乐”等形式开展双语法治宣传、法律解答,普及法律知识。2023年以来开展双语法治宣传、法律解答32次,宣传教育群众1200人次。2023年以来开展双语法治宣传、法律解答32次,宣传教育群众1200人次。
  
  “房长制”德治名片 塑造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摆金村注重德治建设,以冗章“房长制”为代表,通过加强少数民族自治,弘扬传统美德、发挥村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作为1+N网格化管理的有益补充,“房长”履行联户长职能职责,进一步强化采集基础信息、搜集社情民意、排查风险隐患的基本职责。
  
  通过房长带头示范,以身作则,实施小事房长解决,大事总房长解决,做到矛盾不出家,问题不出寨,促使村寨实现无上访事件,无群体事件。通过“房长加联户长”,多元化的参与和支持使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增强了群众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改善了基层治理环境,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稳定,维护了苗寨的平安与和谐。2024年冗章“房长制”基层治理模式被中国长安网、贵州改革刊发。
“老陈调解”自治名片 激发基层社会内生动力
  
  摆金村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特点,利用有深厚群众基础且兼具调解员、陪审员等多重身份的社区干部,以“老陈调解”为代表的社区调解,在遇到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在婚姻家庭、损害赔偿方面,结合自身广泛的人脉优势和浓厚的乡情,坚持“矛盾纠纷无小事”,通过深入了解案情、摸清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打通双方心中闷点、找到调解的焦点和难点,尽力劝导当事人有话好好说、有事细细谈、有理慢慢讲,做到矛盾解决到位、法律解释到位、帮扶解困到位、积怨解气到位,成为乡村振兴的“减压器”和“润滑剂”。2023年以来“老陈调解室”接待群众400余人次,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39件。
  摆金村通过党建引领,以“法润苗乡”为载体,创新“枫桥式工作法”,倾力打造三张名片,使法治建设深入人心,德治建设蔚然成风,自治建设成效显著。未来,摆金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继续深化“三张名片的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党建有维度、治理有深度”平安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