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罗甸 > 正文

【寻找最美基层民警】平凡警察罗宗等的“双语”春秋

作者:何知才 编辑:周子霞 来源:平安罗甸 发布时间:2021-11-25 09:36:38

字体:T大 T小




     人物 名片:罗宗等,1988年生,男,布依族,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参加公安工作,四级警长,一名用脚步丈量山山水水,用真心梳理村民家长里短,用深情传承和践行“枫桥精神”,用时间书写着从警故事的平凡警察。
  
  2014年夏天,是他警察故事的开始
  
  罗宗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罗甸人。2013年7月毕业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当年7月份参加考试进入贵州省六枝特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2014年11月,通过参加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如愿以偿考上了罗甸县公安局龙坪派出所,穿上了警服,回到家乡服务,进入派出所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大家庭和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他开始两眼迷茫,无所适从,为了尽快转变角色,尽快熟悉派出所工作业务,一门心思地扎进派出所基层一线,向老同志虚心请教,团结同事,肯学肯干,从不叫苦,和同事们一起值班、巡逻、办案、进社区、服务群众等。龙坪派出所属于城区派出所,每天接到纠纷、治安、刑事警情较多,为能及时有效调处纠纷、办理案件,他时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翻阅卷宗、进案事件系统学习案件办理流程并做笔记,夜以继日,善于请教,向老民警学习调解方式方法和技巧,总结工作经验,一步步地学习成长,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磨练,从最初的“小白”到经验丰富的值班组长。入警以来,他共接处警100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400余起,办理行政案件100余起,刑事案件5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救助服务200余次。
  
  2018年初,中央开展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7月,根据专案组工作需要,他主动请缨、肩负使命,不畏黑恶势力的险恶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加入到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出差、加班、没有节假日已成为他工作的常态,通过近6个月的艰苦作战,成功打掉了罗甸县“6.30”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成为了黔南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首起判决的涉黑犯罪组织,同时也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成功侦办的一起重大、典型的涉黑案件。随后他调任罗甸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综合中队长,负责县公安局扫黑办和刑侦大队内勤工作,在刑侦大队,他身兼多职,一岗多责,内外兼修,特别是他负责的内勤工作,每天都在与大量的文件、档案和数据打交道,迎接各种专项督导检查和紧盯目标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圆满地完成了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刑侦大队每年目标绩效考核成绩均能保持在州前列,辛勤的汗水总不算白流。2020年9月,他的工作岗位再次发生了变化,任罗甸县公安局董当派出所所长,又回到了派出所,他的工作踏入了新的起点,新的奋斗征程和新的角色。
 
抓获赌博违法行为人(左) 
  一个“ 双语”的调解矛盾能手
  
  董当派出所辖区9个村98个村组,罗宗等都走了一遍,对村组情况了然于心,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凡是棘手难以调和的民事纠纷矛盾,等哥都会主动请缨着手调解。”沫阳派出所所长陈江宁说。
  
  从警以来,他调解过400余起大大小小矛盾纠纷。因为出身在在农村的他知道基层有着许多小事,小到东家的鸡吃了西家的菜,大到一块宅基地、一条路、一口水源的权属,都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而且稍不慎便会酿成民转刑案件。他紧紧围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发动社区干部、村支两委、群众主动参与命案防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公共安全监管等社会工作,有效遏制“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在平日执勤中,他和同事们加强治安巡逻防范,提升见警率,坚持快速接处警,推行柔性执法,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结合辖区群众大多数为布依族的特点,不少布依族老人不会说、听不懂汉语情况,罗宗等本身是布依族,他利用“双语”进行纠纷调处,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让群众感到很有亲和力,提高调解效率,提供更加便民的调解服务,不让矛盾纠纷耽误游客行程,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


 

                                               民警罗宗等到群众家里进行走访帮扶 
  3月14日21时许,罗宗等接到辖区一群众用布依语报警求助称:其丈夫摔下10余米高的路坎下,导致腿部和头部受伤,无法站立,请求帮助。接警后,当即和同事赶到事发地,同时在出警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不断通过电话用布依语与受伤人员做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伤者恐慌、紧张情绪,到达现场后立即与医护人员一同对伤者开展救援工作,经过近1小时的努力,成功将受伤人员罗某救出,并安全送至罗甸县中医院进行治疗。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救助摔伤群众现场
  5月2日14时许,一名女游客急匆匆地来到正在大小井景区开展巡逻防控的罗宗等面前,神色慌张地向他求助,其小孩在游玩中走失,请求帮忙寻找,罗宗等一面安慰女游客,一面详细的了解其孩子走失时的衣着、体貌特征并查看了照片,因时值“五一”节期间,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多,为避免走失孩子发生其他意外,罗宗等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特点,用布依语向景区的老百姓描述走失孩子的特征,也随即组织派出所全部警力在孩子走失区域开展仔细查找,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景区停车场找到走失小孩,随后立即联系求助人,并将孩子送到指定地点,当家长看到孩子后十分高兴,连连对罗宗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大小井景区未发生一起涉旅行政、刑事案件,一年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始终勇于担当,挺在前,做表率,带领队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五一”、“十一”和旅游旺季期间,在疫情防控分流劝导中,景区未发生一起治安纠纷,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节节攀升,为罗甸旅游发展和平安罗甸建设积极奉献力量。  
                                                      罗宗等与同事在沫阳大小井区开展工作
一个脚沾着泥土心牵着群众的自家兄弟
  
  沫阳镇董当是山多地少旅游景区,本地外出务工的人居多,金秋时节,成熟的稻子要收割归仓了。2021年10月10日,处理完警情返回派出所途中的罗宗等,看见村道上放着一担未脱稻粒的禾苗,一名农妇正吃力地想把那担禾苗抬上车,于是忙招呼同事下车,帮忙把禾苗抬上车。
  
  当看到稻田里还有好几担禾苗没上车,罗宗等和同事又跳进稻田里,深一脚浅一脚,来来回回,把所有的禾苗一一帮忙抬上车。“哥等(布依语称呼),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看到割的禾苗全部上了车,农妇搓着手笑着对罗宗等说。“小事一桩,趁着日头辣,赶紧运回去脱粒晾晒吧。”罗宗等轻轻地跺了跺鞋子上的泥土,上车离开前还多“唠叨”了两句。看着这金秋收获的画卷,罗宗等不由自主陷入回忆中,回想起自己从警以年来,不曾有过轰轰烈烈的故事,也从没有获得过功勋章,却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口碑,同样收获满满。
                                                 罗宗等在辖区走访与群众亲切交谈 
  编后语:在基层派出所,其实还有很多像罗宗等一样的基层民警,他们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着看似不起眼的平凡工作,却始终坚守在治安防控、服务群众最前沿,不折不扣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履行着曾经许下的铮铮从警誓言。致敬!平凡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