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罗甸县公安局优化“三项机制”、紧盯“三个环节”、细化“三条举措”,深入推进社会面巡逻防控,努力构建严密高效的治安防控屏障,全力维护社会面治安大局平稳。
一、优化“三项机制”,推动工作形成合力。
一是做优网格化巡防机制。以提升巡防“针对性”为思路,将城区按照行政区域、地理位置、治安状况等划分为4个巡防网格开展巡防,经常性做好发案统计、警情分析、情报研判、形势预估,有针对性的加强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和案件高发、防范薄弱时段的巡逻防控,实现“街面无盲区死角、巡逻无间断空隙”的巡防目标。

二是做实快捷化处置机制。以提升巡防“实战性”为思路,遵循“以点带线控面、辐射周边、巡处结合、相互策应”的原则,按照“1、3、5分钟”快反机制和重大警情快处要求,科学划分1分钟处置圈、3分钟处置圈和5分钟处置圈,整合龙坪派出所、巡特警大队警力组建城区巡逻接处警队,负责对城区4个巡防区域开展110接处警及巡逻防控等工作,最大程度实现“警力在动中巡、警情在动中处”,真正做到快速接处警、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三是做强一体化联动机制。以提升巡防“互补性”为思路,统一部署、统一调度。按照“优势互补、梯次出动、联动保障、跨区增援、合成作战”的原则,以派出所、巡特警、交警为基础,其他机关警力为支援和机动力量,形成一点有事、线面响应、周边合围的快接快处模式,实现勤务运行更加高效、巡逻防范更加精准、响应支撑更加有力。


二、紧盯“三个环节”,突出防控工作重点。
一是紧盯案件高发时段环节。结合全县案件发案情况,通过分析发案规律、解析薄弱环节,采取提升巡防密度、组织联合布防等手段,全力压降辖区警情;由派出所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行业场所、建筑工地等治安复杂重点部位开展多警种联合清查,强势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二是紧盯预防未成年犯罪环节。集中深入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加强对街面、校园周边、背街小巷、台球室、监控盲区、城乡结合区域等未成年人易聚集重点部位巡逻防控。深夜12点,一旦发现形迹可疑、有家不回、有学不上未成年人员立即开展盘查,持续加大打击震慑力度,不断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全力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


三是紧盯实战练兵环节。不断加强一线民辅警盘查、抓捕、控制等实战技能训练,围绕处置重大突发案(事)件,采取“不打招呼、不设警情、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形式,常态化开展紧急拉动演练和紧急集结演练,全面提高队伍快速反应、精准调度、高效处置的能力。
三、细化“三条举措”,织密巡防体系网络。
一是“车巡+步巡”灵活防。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在主要街巷、人员密集场所、治安重点部位采取“步巡”;在主干道、交通要道采取“车巡”的方式进行。灵活执勤。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投向案件高发、防范薄弱区域,切实提高了“见警率、盘查率、处置率”,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确保了街面警情持续下降。
二是“昼巡+夜巡”延伸防。由情指中心统筹协调警种联动,相互填补巡防时间差,确保24小时不间断巡防,同时积极组织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物业、保安等开展巡逻,进一步确保巡防昼夜运转。在“夜巡”工作中,适时调整巡防点位、扩大巡防范围,进一步延伸巡防触角、消除巡防盲点,切实做到了“白天见警察、夜间见警灯”,街面“两抢”案件持续保持“零”发生。
三是“技巡+网巡”助力防。全面整合辖区“天网”“雪亮工程”等监控视频,开展24小时网络巡查,充分利用结合无人机等警用设备,配合街面巡防力量开展技术巡防,再次延长巡防时间、拓展巡防覆盖面,在“解放警力”“填补空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巡防质效。
来源:平安罗甸
编 辑 | 金莎
一审一校 | 杨光琼
二审二校 |陆兴国
三审三校 | 陈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