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罗甸 > 正文

[老警故事]我的从警师傅王朝洪

作者: 编辑:金莎 来源:平安罗甸 发布时间:2025-07-23 15:28:35

字体:T大 T小


  我从警的第一个师傅叫王朝洪。1992年,他从云南某部退伍回来后,就来到罗甸县最边远的沟亭派出所工作,从警33年来,已先后辗转了6个派出所,现在还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但我从未听到他一句抱怨,提起此事,他总是说:“公安工作,哪个岗位都很重要,都要有人去做事,比起我们老部队那些牺牲的战友,苦点累点不算啥”。
  我是他2013年时带的徒弟,是他第五个警营弟子了。入警那天,他让我在警徽下立志,我不太明白,他也不多说,丢给我一包法律丛书及警令警规,作为我入警的第一份“大礼包”。
 
  他经常带我走村入户,路程远他就爱唠叨他的故事。2002年,他了解到凤亭乡交吾村的王小某,因户籍年龄比实际小10岁,28岁了却因“法定婚龄未到”,无法领取结婚证。由于王小某不会说汉话,多次向相关部门求助都因沟通障碍一证难求,一家人都十分痛苦。绝望之际,王小某遇到了刚到任的师父。师傅靠着平时向老人们学到的一些布衣话,翻山越岭徒步三个多小时,挨家挨户走访取证,最终查证了王小某的实际年龄,重新为她填报了户籍信息,姑娘捧着新的户口簿泣不成声。听到此,我终于明白了那个“大礼包”的用意,咱们当警察,就得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让一个家庭苦不堪言。
  有一次,我向他抱怨专项行动太多太累,他也慢慢诉说起他的“苦楚”。2005年,上级部署开展冬季严打,他对凤亭乡近年发生的几起故意伤害、偷牛盗马等作案在逃人员进行收网。他多次带队徒步穿行于黔桂交界的深山密林,饿了啃干粮,困了就地小憩,常常是一出门就四、五天回不来。历时数月,他最终一个不漏地将辖区的积年逃犯一网打尽,赢得了十里八乡百姓的赞誉。虽然他也很苦很累,但看到百姓赞许的目光,他认为很值。当警察,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2018年,正值全国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他主动请缨来到最偏远的茂井镇茂井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一驻扎就是两年多。而此时,生活的考验也悄然降临。先是患有脑梗的母亲不慎跌倒而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一边是亟待巩固的脱贫成果,一边是病榻上的至亲,他在两难中咬牙兼顾,白天投身工作,夜晚便通过视频询问母亲状况,偶尔短暂回家,也总是匆忙安顿好母亲便即刻返回岗位。2020年12月,母亲还是永远离开了他。强忍悲痛办完丧事后,他来不及停留便再次踏上回村的路——他知道,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不能因自己的家事耽误了大家的奔头。屋漏偏逢连夜雨。2021年2月,因过度思念母亲而积郁成疾的父亲,也撒手人寰。在料理完父亲后事的第二天,同事们又在村委会办公室看到了他忙碌的身影。他说:“爸妈在世时总叮嘱我,‘干工作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身上的责任’,现在他们走了,我更得守住这份嘱托。”
 
  2024年初,王朝洪因连续30多年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被省公安厅在派出所工作专项表彰活动中,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面对荣誉,他说:“群众信任我,上级领导也看得到,值了。”看到师傅璀璨的笑容,我想:他用半生岁月坚守一方平安,这样的人生信念,不就是支撑我们基层民警根植于人民群众、守护百姓安宁的根基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