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报送排名 > 罗甸 > 正文

【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罗甸公安社区民警日常:除隐患、化矛盾、送服务护平安

作者: 编辑:金莎 来源:平安罗甸 发布时间:2025-10-17 17:58:15

字体:T大 T小


  近期以来,罗甸县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群身着藏蓝制服,手提“社区警务工作包”的社区民警忙碌的身影。他们走村入户查隐患、促调解、送服务,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温暖民心。自今年9月21日社区民警培训交流座谈会召开以来,全县社区民警以“隐患清零、矛盾化解、服务提质”为目标,在一个月内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
 
  隐患排查“不漏一角”
 
  300余家场所过筛,26处风险“动态清零”
 
  “灭火器压力不足,必须立即更换!”10月12日上午,边阳派出所社区民警叶邦宏在辖区某加工厂检查时,发现车间内多个灭火器过期。他当场联系负责人,监督更换合格设备,并拍照上传至“九小场所安全监管群”。这样的场景,近一个月来在罗甸各乡镇频繁上演。
  全县社区民警以宾馆、超市、加油站等九小场所为重点,开展“地毯式”安全检查。他们手持检查清单,逐项核对消防设施、用电安全、监控覆盖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建立“一户一档”,实行“发现-整改-复查”闭环管理。一个月内,共检查场所300余家次,发现电线私拉乱接、安全通道堵塞、危化品存储不规范等隐患26处,现场督促整改20处,对6家存在重大隐患的场所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7日内整改完毕,并安排专人跟踪督办。
 
  “民警不仅帮我们指出问题,还帮忙联系专业人员整改,真是把服务做到了实处!”某企业负责人张先生感慨道。
 
  矛盾化解“不拖一天”
 
  300余起纠纷妥善处置,265起“案结事了”
 
  “杨哥,虽说王哥和李哥私自开路占用咱茶果场土地没有和你提前商量是不对的,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现在修路了咱果园运输是不是也方便了?咱们坐下来一起商量个补偿方案,别为了这点事伤了和气。”10月12日傍晚,逢亭派出所社区民警潘明举在上隆辖区调解土地纠纷。他先听双方倾诉意见,再实地查看开路情况,最后提出“由村民继续通行,但是村民要搞硬化必须取得茶果场同意”,成功化解这此次矛盾。
  这样的调解场景,是社区民警的日常。他们依托“警格+网格”联动机制,联合村(居)干部、乡贤能人、法律顾问组成调解队,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简单纠纷当场化解,复杂问题组建专班跟进,重大风险推送至乡(镇)综治中心联动处置。一个月内,共排查矛盾纠纷300余起,成功化解265起,化解率达88.3%。其中,172起需长期跟进的纠纷已全部推送至综治中心,并录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定期回访防止反弹。
 
  “以前调解纠纷靠‘磨嘴皮’,现在民警教我们用‘法理情’结合,还提供法律咨询,效率高多了!”参与调解的村干部老杨说。
 
  服务群众“不差一分”
 
  从“下社区”到“在社区”,警民连心更紧密
 
  “黄大爷,您的身份证办好了!”10月8日上午,凤亭派出所社区民警到行动不便的黄大爷家中,将“上门办证+送证上门”做成了“一站式”服务。这样的“上门服务”,是罗甸社区民警的常态。
  近一个月来,民警们不仅忙着查隐患、调纠纷,还主动当起群众的“办事员”。他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办户籍业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普及防诈知识……一个月内,共提供便民服务300余次,收集群众建议120余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
 
  “现在民警天天在社区转,我们有事随时能找到人,安全感满满!”社区居民王大爷笑着说。
 
  “平安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久久为功’的守护。”龙坪派出所副所长张翼表示,“我们将继续扎根社区,把小事做细、把难事做成,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一个月时间,56处隐患清零、300起矛盾化解、300余次暖心服务……这一串数字背后,是罗甸公安社区民警用汗水浇灌的平安之花。他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县域社会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蓝色防线”。